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张建民强调,全行业要拓宽思路眼界、更新观念方法,勇于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自2019年以来,重庆中烟党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追赶、集聚、数字化”三大战略,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三大战略”的本质和核心要义是创新驱动发展,这恰恰是新质生产力的“光芒”所在,照亮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科技支撑特色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中国烟草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行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着力构建以高质量烟草产业循环助力国民经济循环的新格局。重庆中烟也积极响应行业要求,不断通过科技创新来支撑企业的特色发展。
近年来,重庆中烟科技创新亮点不断,有多个项目先后获得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奖项,在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应用方面,更是取得了四大核心减害技术以及特色香原料制备等多项实用技术。
围绕“天子”品牌适应、满足、引领消费需求能力的快速提升,重庆中烟从化解优质原料供给矛盾、强化香精香料自主保障、提升关键烟用材料研发水平、提升卷烟工厂功能与品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方面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攻克了一批高价值有影响力的关键核心技术。
当下,重庆市正加快成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重庆中烟身处其中,科创动力全开,不断为企业和行业赋能。
重庆中烟坚持和完善市场化、开放式的产品研发模式,推行有利于系统保障的矩阵式研发体制,在公司内部组建专业研发团队,推进精益研发。
随着以产品创新为导向的科研能力的不断增强,重庆中烟品类创新屡获突破,他们聚焦中支烟进行特色挖掘和优势打造,推动中支产品形象高端化、风格特色化、产品系列化、形态多元化;借助先行优势,加快推进涵盖消费体验、设计研发、特色工艺等全流程的中支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为行业标准化工作作出新贡献;瞄准市场需求,既强化风格体验,又融合文化和情怀,持续打造中支新品类。
“十四五”时期,重庆中烟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建设,打造了行业第一家以烟叶资源科学利用为总体目标的重点实验室,组建包含3位院士在内的学术委员会,每年投入科研经费2000万元以上,开展重庆地产烟叶工业可用性研究以及烟草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重庆中烟还组建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级技术中心,推动公司在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实现了成果转化应用。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重庆中烟自组建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本,实施灵活高效的创新人才政策。重庆中烟下辖的涪陵卷烟厂通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选拔等方式,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形成了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几年来,该厂涌现出了一批知识层级高、专业技能强、年富力强的专业技术骨干。
同时,重庆中烟还邀请行业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公司客座研究员,建立了以院士为首的科技创新咨询团队,把脉企业科技创新;大力引进较高专业水准的技术人才,持续开展职称评聘工作,提高专业职称待遇,实施能上能下的考核机制,全面打通科技人才成长通道。
重庆中烟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中烟将进一步强化应用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确保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构建科技创新工作新格局,奋力开启科技助推企业高质量特色发展的新征程。
以数字化打造数智企业
当前,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而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质态,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交融共生,互为助力的关系。
重庆中烟深谙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价值。2019年,他们就将“数字化”作为企业三大战略之一,强力推动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化”战略引领下,重庆中烟积极做好顶层设计,着眼打造“行业领先、业界一流”的数字化平台,学习借鉴兄弟单位以及其他领域经验,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绘制“数字重庆中烟”建设蓝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全域感知、互联协同、数字运营、智能决策、运转高效”的企业全面数字化。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重庆中烟积极抢抓“新基建”机遇,通过“上云、用数、赋智”加快企业业务流程数字化转型,深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加快推进经营业务“一网通”“掌上办”,坚定不移走好生态化、平台化、智能化建设之路。
重庆中烟还加快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总部“专有云”下属三厂“敏捷云”整体建设,先后与浙江、重庆商业开展云上协同、零售户数采应用等项目,提升工商间互动效率和效果,为实现工商全面“云协同”打下基础。
同时,重庆中烟以工业互联网思想为核心,集云技术、大数据、CPS技术、物联网、三维建模、仿真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集智慧园区、智能调度、智能生产、智能车间、智能仓储物流等应用技术,加快公司智能制造建设步伐,力争在一体化智能制造平台和制丝中控上云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此外,重庆中烟还加速推进智能移动报销。作为企业数字化战略导入的首个应用,重庆中烟智能移动报销涵盖公司所有报销与支付业务,引入智能识别、自动填报、智能稽核、无感支付等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替代手工填报、人工稽核等耗时费力问题,解决了传统报销流程中的痛点和堵点,填报审核效率提升90%以上、内审沟通效率提升数倍以上,较好地实现了事前审批、智能识别、智能填报、智能稽核、电子收单、智能核算、费用管理、影像档案,报销付款正走向全流程智能化、核算自动化、费控简单化、审批高效化。
重庆中烟决策层一致认为,推进“数字重庆中烟”建设,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牵涉面极广的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既要防止短视盲从,又要避免急功近利。只有把“搭架子、建平台”的基础工作做好,把“管数据、用数据”的事情抓起来,这一步走扎实了,后面的路才好走。
目前,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重庆中烟品牌图强、发展提速的“助推器”。在其推动下,核心产品不断向好,核心品牌实现跃升。数字化转型,正成为重庆中烟迎头赶上、迎难而上的“压舱石”。
什么是“绿色工厂”
我国首次制定发布的绿色工厂相关标准——2018年实施的《绿色工厂评价通则》显示:绿色工厂是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企业,是绿色制造核心实施单元。
以绿色铸就发展底色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因此,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是企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持续提升企业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是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
近年来,重庆中烟深入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明确节能减排目标,加快节能环保改造步伐,大力推进技术升级,加强能源精益管理,不断强化全员绿色环保意识,积极打造绿色智能制造工厂。重庆中烟下辖的重庆卷烟厂、涪陵卷烟厂相继获得重庆市“绿色工厂”称号。
绿色工厂,包含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方面的可量化特征指标,是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侧重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为此,重庆中烟各卷烟厂通过各种举措,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加绿色含量。
黔江卷烟厂从生产环节入手,建立起车间、班组、岗位三级能源管理责任制,定期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形成“能耗统计报表”,查找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总结节能经验。
涪陵卷烟厂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积极组织实施节能攻关。2020年以来,该厂先后实施了组合式空调器温湿度分控改造、离心制冷机组变频改造、组合式空调机组温湿度分控改造及增设智能蒸汽源系统设施等节能改造项目,节能改造投资约430万元。
涪陵卷烟厂还以创新工作室为技术支撑,陆续对蒸汽凝结水闪蒸汽回用、锅炉节能器更换、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后的能耗分析开展技术攻关,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构建“攻关网”,通过不断强化企业绿色发展技术支撑,持续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投入,逐步实现在技改扩能上做加法、在发展升级上做乘法。
重庆卷烟厂在降低设备能耗、减少排放、提高能效上做足文章,加快推进工厂高能耗老旧设备更新,启用了低氮锅炉、离心式水冷机组等新设备,还引入了智能化生产线,通过数字化改造进一步节能增效。
为尽量减少废物的排放,重庆卷烟厂还对污水处理站进行了改造,更新了两台采用A/O工艺的HEB一体化设备,日最高处理污水量达到250立方米,经处理后的水可作为绿化用水使用。废烟末、烟梗、烟棒等也进行回收处置,制作成有机肥料。包装运输用纸箱则被回收重复利用,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在96%以上。
不仅如此,重庆卷烟厂还不断增强质量提升意识和节能降耗意识,让提质增效的活力充分迸发。重庆卷烟厂定期开展绿色制造、环保知识培训,并将“水电空调随手关”写入工厂软实力建设公约,将节能减排落实到日常生产。如今,人走关水关灯、空调运行关窗已成为职工们的行为自觉,全员节能意识越来越强。
通过一系列举措,重庆卷烟厂“含绿量”大幅提升,绿色效能得以释放。近年来,重庆卷烟厂原料中绿色物料使用率达到30.16%,废水量同比下降18.0%,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7.81%,废水处理回用率为78.20%。万支卷烟综合能耗累计下降6.21%,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32.49%。
2024年1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重庆卷烟厂入选“绿色工厂”名单,继获评重庆市“绿色工厂”后,再获国家级绿色工厂殊荣。
正是在三家卷烟工厂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重庆中烟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13.82%;单箱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降低8.1%,单箱烟尘排放量同比下降33.33%。绿色,已经成为重庆中烟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