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烟瘾特大。母亲说,嫁给父亲一辈子,就没见父亲睡过一个安稳觉,他一个晚上不起来抽三五支烟保准天不会亮,放在白天,常常是烟一根连一根,父亲管叫节约柴火。
母亲去世后,父亲进城里来住,父亲的烟瘾还是很大,常常抽得满屋子乌烟瘴气。十岁大的孙子管爷爷抽烟叫陋习,成天嚷着要爷爷“改陋习,重新做人!”
夏天家里开空调,父亲只好自个儿每隔十几分钟就从舒舒服服的屋子溜出去,到阳台上去过瘾。对着炙人的太阳,叼着烟的父亲那陶醉的样子,真像是拾了金元宝。
烟抽多了,痰自然多。父亲咳得相当厉害。可对着光彩照人的抛光砖铺就的地板,父亲不敢像在家里一样随地吐痰,父亲于是老跑卫生间。
因为父亲有这老改不掉的不良习惯,在城
-
;被发现会上纲上线。我最喜欢看父亲用烟斗抽烟的样子,感觉像电影里的斯大林。如今想想,年轻时灯光下抽烟的父亲,是帅气的。
遇到节日或者高兴的事,
-
赶上商场里有新出的“人民大会堂(御廷蘭香)”,刚子就买了两盒“御廷蘭香”给父亲尝尝。
刚子抬头看了看正在抽烟的父亲,突然发现他真的老了许多
-
从我记事起,我爸就一直抽烟,而且抽的很凶,我抽烟就是跟我爸学的,当然,这事不能怪我爸,我抽烟是为了排解我的压力,只是他是个坏榜样而我自己没有学好而已。
-
父亲的人缘特别好,这一切不仅仅在于他有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温和的脾气,更在于父亲十分注重社交礼仪,除此之外父亲拥有着社交的法宝——烟。
-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抽烟,抽烟用的是当时流行的有点弯的黑色的塑料烟斗烟,还有一个装烟的布袋。爷爷他们上年纪的用的是长长的大烟斗,长长的竹子主干,一头镶着玉石吸嘴,另一头一个铜烟锅,烟杆上拴着一个盛烟的布袋,这个布袋做得讲究,上面绣着花纹图案,布袋口可以拉近,掉不出碎烟来。
-
小时候,父母是很少吵架的。吵架一定是因为父亲抽烟。父亲在县城的工厂上班,父亲不抽好烟,开始是自己买烟叶卷烟抽,后来涨了工资抽廉价的香烟
-
上世纪九十年代甘肃天水卷烟厂出品的“凤壶”烟标。
在物质相对匮乏的上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印刷精美的烟标常常给儿时的我一种新鲜感。每当我反复央求抽烟的父亲将烟标留给我时
-
掉一些烟渍。
父亲的朋友不多,但没有一个不抽烟。父亲与朋友的见面礼总是从一支烟开始,而父亲的朋友也毫不拒绝。烟友来了,父亲即便再忙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
-
烟草在线专稿 小时候,父母是很少吵架的。吵架一定是因为父亲抽烟。父亲在县城的工厂上班,父亲不抽好烟,开始是自己买烟叶卷烟抽,后来长了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