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人民日报1953年12月3日第2版报载:今年十月间,西南一○一厂职工收到了从朝鲜寄来的一条中华牌香烟。这条香烟原是赴朝慰问团赠给志愿军邱少云连队的。但当战士们听了慰问团的报告,为祖国伟大建设而欢欣鼓舞,又把它转赠给在祖国建设事业中的英雄模范。香烟分到一○一厂各车间。炼钢场劳动模范吴三元也得了一支,他几次擦燃了火柴,但都没有点着它。他想:“现在还不到抽这支香烟的时候哩!等完成十月份生产任务再抽。”经过艰苦的努力,十月份任务完成了,他几次打开烟盒,但几次都想到:志愿军那样艰苦,我怎能把他们送来的烟轻易抽掉呢?于是他决定再打一次胜仗才抽。十一月十一日,突然响起了钟声,人们喊着:包子漏啦,抢救钢水呀!只见从人丛中跑出来一个连风镜都没来得及配戴的人。他手里拿着氧气枪,直往包子漏口冲去。
-
国营汉口卷烟总厂出品的“游泳”烟标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代伟人毛泽东曾以豪迈气概多次畅游长江,在那里留下了一段令人回味的往事。
为缅怀这位伟人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地方国营山东省临清烟厂曾出品过多款“七一”牌烟标。该枚烟标主版中央圆圈内印有“71”字样,圆圈周围红色的火焰熊熊燃烧,以简洁的画面致敬
-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各地火柴厂出品的丰收题材的火花中,用得最多的图案就是农田、稻浪和收获者充满喜悦的笑脸。
汕头耀昌厂出品的“大丰收”火花(图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并不陌生,说起土烟他们都能想起自己父亲、爷爷的吸烟经历。在农村,很多人会在自家地里种上几株烟草,自己制作自己享受,其实
-
;顾名思义,是抽吸旱烟时用的工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上了年纪的人,只要是吸烟者,几乎人手一副。想抽的时候,或蹲在墙角,
-
吸烟”和“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共识。但是时光倒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情形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天津市档案馆保存着一组关于卷烟的老照片,那时的卷烟无论在制作、销售、宣传
-
“拔烟根儿”,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烟的一种卖法。那时,因受制于物质条件,乡村的人们一般不买香烟,抽的是自个儿家的大长杆子旱锅烟,
-
烟草在线专稿 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条件的摆一桌酒席撒一把糖,就算是结婚,大多数老人没拍过结婚照。为弘扬中华传统爱情文化,倡导优良家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