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近日,笔者关注到这样一条新闻:兰州街头现巨无霸烟灰桶让吸烟的朋友自行处理烟灰和烟头。据介绍,兰州街头现巨无霸烟灰桶主要分布在公交车站、红绿灯等侯区、人行道等人流密集点划定吸烟区,让市民们自行处理烟头并呼吁他们不要乱扔烟头,有环卫工人对此表示称,设置吸烟区后,一个班次里捡拾到烟头由原来一小方便袋减少到一小把。
对此,网友纷纷发表评论,有的网友表示称,“吸烟区最好都封闭起来”,有的网友表示称,“这样处置很人性化,完全不让吸烟,短期内不可能实现”。
确实如此,笔者看后感觉这个办法很实用,一方面有效的减少了烟头、烟灰对环境的污染,也让一些烟民能够提高一些自觉性,让烟民手中的烟头有处可扔,方便扔!这无形当中培养了烟民要文明吸烟的意识。同时烟头不落地,也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这种举措是对现如今控烟工作的一种积极支持的表现。投入成本低,可行性高,比一般的垃圾桶人性化,更适合吸烟人群,普及起来很方便。
不过笔者也有个疑问,这样还是没有把“二手烟”很好的隔离开来,就如同一些网友所说的“吸烟区最好都封闭起来”,确实对非烟民而言,最无奈的就是被动的吸入“二手烟”,无处躲无处藏,最反感的就是有烟民边走边吸烟,不管不顾。当然现在大街上这样的行为较之过去已经少了很多,但最常见的露天公交站等地,吸烟的现象依然很多。身为非烟民,笔者心里很矛盾,自己不愿意吸入“二手烟”,却也能理解烟民的苦衷,毕竟吸烟本身没有错,是他们的一种选择,就如同喝酒一样,是种爱好,只不过在家以外的地方没有一个合适的场所,一个不影响到别人的空间让他们去光明正大的做这件事而已。
这也让笔者想到了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兴建的吸烟室、吸烟亭。刚好解决了烟民与非烟民的困惑。独立的空间,高科技的设施,能挡风避雨,让烟民有尊严的吸烟,让非烟民不受“二手烟”的影响,不再被动吸入“二手烟”,将烟民与非烟民有效的隔离开,这不正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现吗?堵不如疏,包容、和谐共处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