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在中国,政府似乎喜欢用涨价的方式来给我们上课。比如,水电费上涨,为了让居民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停车费上涨,为了让人们形成绿色出行的环保意识;房价上涨,为了让普通大众有“这就是城市化需求,是刚性需求”的认知;总之都是为了提升公民素质,而现在烟税烟价上涨,是为了什么?
【资料】自2015年5月10日起,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提高至11%,并按0.005元/支加征从量税。所有在销国产卷烟和进口卷烟批发价格上调6%;建议零售价格按照零售毛利率不低于10%的原则由各省级局(公司)确定。
烟税上调,烟价上涨,直到现在,仍然是焦点。一位学者说了这样一句话,“税收‘吃紧’,烟税‘紧吃’”。这句话彻底地揭开了此次价税联动的谜底。
那么,为什么提税顺价这种事总是打着控烟的幌子?
一、研究显示
烟草价格每增长10%,放弃吸烟的成年烟民增加3.7%,放弃吸烟的青少年烟民增加9.3%。
如果将中国2009年5月提高的烟草税率转移到烟草价格上,政府不仅会增加至少500亿元的财政收入,还会减少18亿包的卷烟消费,210万吸烟者也将因此戒烟。
二、专家意见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税价联动的调整方式最突出目的就是为了控制烟草消费,同步调整卷烟批发价格就是将价格变动传导到零售层面,从而达到控烟效果。”
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保江,“这次调整也有望带来卷烟需求量和消费量的下降,进而导致卷烟产量减少。”
所以,在中国,中国式的控烟总是有一种强大的依赖症,即它的“顽症“——尤其喜欢依靠烟草提税顺价来达成控烟目的。即使这个目的也很难达成,但是总不乏任性的”说辞“:我们希望同发达国家一样利用增税涨价形成全民禁控烟的意识,让人们远离二手烟,同时让更多的人成功戒烟!
如此看来,“提税控烟”有大好前景,我们理应鼓励支持,但实际效果真的有那么好吗?
从2009年大幅提高烟税以后的6年来,我国烟草销售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增长。2010年—2014年,我国烟草行业累计实现卷烟销量分别为4684.12、4825.24、4945.02、4999.62和5099.04万箱。
因此,如果不去严格执法,有力惩处和宣传教育,单只从经济手段下手达到控烟目的,还是很难的吧?另外,若真是靠提税控烟,那2009年卷烟提税时,控烟效果在哪儿?
价格上涨,大多数烟民依然淡定,压根儿不会在意多涨出的“10%”。真正影响到的只有经济条件差的,而且有毅力去戒烟的烟民。而全国3亿烟民,又有几个会有所“觉悟”,放弃抽烟呢?
吸烟是个人行为,只要没影响到别人,就没必要去阻拦。烟民,也要做有素质的烟民,不要让别人被迫吸入你的二手烟,不要让别人对你投来厌恶的眼光。与其火急火燎偷偷摸摸冒着被批被罚的危险大口吞吐,不如找个空旷无人的地方,抽上一根,慢慢享受。抽烟不是解决生理需求,也不是掩盖寂寞,而是一种生活情趣。
笔者认为,控烟,就是减少公共场所二手烟。减少公共场所二手烟靠的是全龄段的宣传教育、严格的执法和有力的惩处;靠的是你自觉掐灭手上的烟头;靠的是社会大环境下人们的控烟意识。而提税涨价是一种强硬的手段,就像6月1日起即将执行“史上最严控烟令”的北京一样,一刀切且强硬的管制,未必有效果。凡事还是需要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要么不管,要么严管”。我们毕竟是在烟文化特别浓郁的中国谈控烟,不要依赖成瘾,顽症不改。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