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举措,一手抓实疫情科学防治,一手抓好复工复产精准施策,行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在坚强有力的统一调度下,特别是从20日起,全行业取消双休日,实行每周7天工作制,积极克服人员到位、生产组织、物流配送等多方面的困难压力,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在特殊时期努力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大局、促进国家财政和经济增收作出应有贡献。
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特殊时期、关键时刻,烟草行业再一次挺身而出、迎难而上。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到当天浙江第一个启动一级响应再到全国性的交通管制、社区封闭,当期的影响,一个是消费的抑制,卷烟消费的主要途径——自吸、社交、礼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减少了消费的空间和数量;另一个是销售的中断,消费者出不了门,再加上大量零售客户无法正常营业,制约了需求满足。这种影响是突发性的,但同时也是阶段性的。
考虑到当期的行业销售已经实现,更直接的影响是全国普遍性将原定复产复工从2月3日延后到2月10日,还有很大一部分区域推迟到2月17日以后,一方面是社会生活没有恢复正常,需求仍然是打断状态,这一期间的消费进一步被压减和收缩;另一方面是行业没有办法按时开工导致供应跟不上,对社会库存难以及时有效地加以补充。
因此,前期行业的工作重心,包括2月24日再一次安排布置就是抓紧复工复产、及时组织货源、努力保证供应,首先力争把当前损失降到最低,务必要千方百计往回追补欠账,一手抓货源组织,工商企业积极配合,最大限度增加货源供给;一手抓物流到位,生产物资、货源保障的干线组织和“最后一公里”到位,以行业的主动作为来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
这些措施的效果,也在行业上下的不懈努力中不断显现出来。
不过,尽管行业指标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提升,但从销售到消费还需要一个必要的过程,当期销售只有一小部分体现为陆续恢复、缓慢回升,即时的实际消费,更大比重还是补充社会库存、恢复必要供应、源于客户补货,不仅与实际消费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时间差,市场需求的真实变化传导还原为行业销售也还有一个必然的滞后期。
所以,不仅要全力追赶指标进度,更要密切关注市场状态。
对于销售与消费之间的偏差和滞后,既要理性认识、积极面对,不能只关注行业指标而忽视市场实际,也不能把市场压力简单推向零售客户;更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通过社会库存合理而必要的补充,尤其行业围绕“十六字”调控方针所奠定的市场基础、所涵养的市场生态,是有足够的条件和空间来承受并加以消化,行业运行长期向好的整体态势没有改变。
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反应过度。
眼前的挑战在于,之前受限于不正常的物流配送,在货源组织投放上被迫只能优先追求时效性,有什么卖什么,有多少卖多少,与实际需求之间缺乏足够的匹配度,阶段性、局部化的供大于求、供非所求难以避免。在一些品规加大投放导致库存增加、状态波动的同时,而另外一些品规、价位的需求满足又处于相对低位,甚至已经断档脱销。
一方面,要准确掌握投出去的真实状况,品牌状态到底如何,终端动销启动如何,社会消费恢复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避免投出去的货源滞留为社会库存。另一方面,在2月份基本补齐社会库存、实现阶段性目标,特别是随着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进入到新的阶段之后,在坚持“十六字”调控方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做好货源投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其中的关键,就是从等米下锅到点菜吃饭。
一个是对症下药地解决低需求满足。需求满足率是晴雨表,也是风向标,哪些品规、哪些价类、哪些市场的满足率低,就是工作重心、主攻方向。商业环节要增加数据分析的颗粒度,找到货源投放、需求满足的缺口,积极组织适销对路的货源;工业环节要从生产组织、物流配送等方面加大力度,全力以赴保证市场供应,工商合力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
另一个是系统性地提高需求匹配度。经过工商的共同努力,随着物流配送的完全打通,预计供非所求、供求失衡的阶段性矛盾可以很快解决,但如果满足于此,也只可能阶段性解决矛盾。要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坚定实施“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战略,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积极促进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
更长远地看,则是团结和依靠广大零售客户,共同提高服务消费者的能力,也就是从“把烟卖给零售客户”调整到“帮零售客户卖烟”。
随着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力度加大、效果呈现,消费能力、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都在不断地创造并体现出来,前期被抑制的消费也在陆续释放,既要争取当前的工作主动,在最关键的时候发挥更关键的作用;也要认真研判疫情对生产经营的中长期影响,把困难估计得更充足,把问题想得更周全,把措施做得更到位,只有需求端的精准发力才能夺取最后的“双胜利”。
就像“一切都会过去的”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相近的意思却有着不同的情绪,“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也比“努力实现年度目标任务”更坚决。这是责任,更是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