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木桥,由于年久失修,一段桥面腐蚀损坏,存在安全风险。第一种人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不知道木桥存在安全隐患,一不小心掉进河里,发生了安全事故。第二种人知道木桥存在安全隐患,但掉以轻心,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发现有人掉下河,见义勇为把落水者救了上来,受到村民的夸奖。第三种人发现了安全隐患,在桥面损坏处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村民都感激他。第四种人定期检查木桥安全状况,发现安全隐患后,自带材料和工具修好了损坏的桥面,消除了安全风险。
最大的风险和隐患是不知道风险和隐患在哪里。第一种人属于典型的“安全文盲”,对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知之甚少,安全意识淡薄,是安全事故的潜在主体。对于这类人,要通过生动、形象、有效的安全教育,引导他们提高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让他们懂安全、会安全,主动排查身边的安全隐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到“四不伤害”,防患于未然。
第二种人发现安全隐患后不处理、不解决、不上报,属于安全失职行为。这种人虽然在事故发生后,积极参加事故救援,减少了事故损失,但不足于弥补安全过失。纵观安全事故原因,皆有嫌麻烦、图省事、心存侥幸的影子,究其根源,是对安全风险导致的危害认识不足,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第三种人发现了安全问题,采取了临时预防措施,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发现安全问题后,应该深入分析研判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制定有效措施立即整改,坚决把各类安全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第四种人属于预防型安全管理,着重于日常采取有效手段排查安全隐患,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于无形之中。安全事故的苗头和隐患,往往都是一线员工首先发现的。如果每一位员工都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自觉参与到安全监控之中,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则及要求就能落到实处,安全管理的成效才会最大化。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变被动管理为预防管理,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无事故是一个目标,每一次小的改善和进步都是实现总体目标的有效支撑。我们应该自觉加强安全学习,养成良好的安全素养,从身边做起,从小处着力,从细节入手,时时处处讲安全、会安全,持之以恒地排查消除安全隐患,把安全工作做到精益求精,筑牢安全防范的钢铁长城,有效预防、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