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在线视点 > 纪录 > 正文

云岭育金叶 烟农笑逐颜

云南烟区促进烟农增收纪实
2020年11月29日 来源:烟草在线摘自中国烟草资讯网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摘自中国烟草资讯网

  又是一年金叶香,又到一年丰收时。结束了一个烤季的忙碌,仝荣云悠闲地独坐院中,点上一支烟,盘算起了今年的收成。这位云南省曲靖市旧县镇关家村的48岁烟农,从10多岁起就跟着父母种烟,自己单独种烟也已经28年。

  “最早就种个四五亩烟,一家人还忙不过来。就说育苗吧,都是自己家里弄,天天挑水、倒水、泼水,可是麻烦啊。”仝荣云笑着说,“现在就不一样了,又是机械化,又是服务队的,自己操心的事少多了。”更让仝荣云高兴的,则是种烟收入的“节节高”。他今年种的15亩烟田,按亩均毛收入4500元计算,一年下来就是接近7万元的收入。而作为十里八乡有名的烟叶烘烤能手,仝荣云又被旧县镇金叶烟农专业合作社聘为了烘烤服务队队长。

  “除了基本工资,每炕烟烤好了还有服务费用,这样一个烤季算下来,能赚四五万块钱呢。”烟云氤氲中,仝荣云笑容更加灿烂。而在他身后,一座两年前落成的二层小洋楼,也见证了这位老烟农越来越富足的日子。以烟脱贫,因烟而富,行走在广袤的云岭大地,这样的美丽故事俯拾皆是。作为全国最大的烟叶产区,云南烟区的发展既关系到行业原料保障的全局,更直接与近百万户烟农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一份使命,几多担当。“全省烤烟生产要把服务群众和烟农增收作为首要目标。”正如云南省局(公司)局长(总经理)余云东所言,云南烟草人始终心系烟农,把烟农增收作为烟叶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烟农增收渠道。

  乘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东风,分享烟草行业发展“红利”,一户户烟农从温饱到小康,一个个烟乡旧貌换新颜。烟叶强了、烟农富了、烟乡美了,烟区百姓“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一段段烟农致富的幸福歌谣响彻彩云之南。

  饱烟农口袋 换烟乡新颜

  “七分石头三分土,土如珍珠水如油”,六湾坡村坐落在文山州丘北县喀斯特地貌的山区之中。住在这里的120多户彝族僰人人家,往贫瘠的土窝里撒下种子,却只能收获仅供糊口的粮食。虽然村里人也曾种过蔬菜、林果,可收成都不理想,难成规模。

  2010年,一片“金叶子”为村民带来了新生活的希望。这一年,丘北县被列为全国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县。从育苗、移栽到田间管理、采摘烘烤、分级扎把,当地烟站站长、技术员和辅导员们,不惜磨破“铁鞋”“铁嘴”,家家户户跑,千言万语说,手把手地教,堪称“保姆式”服务。同时,机耕道路通上山,农用机械驶进田,一道道管网沟渠纵横相连,一口口“彩虹水窖”星布田间,一座座密集型烤房阵列地头……这个大山深处的闭塞山村,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金叶飘香,六湾坡村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致富路。依靠种植烟叶,现在每家一年就有几万元的收入。对比过去几百块的人均收入,这可真是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浙江打工多年、2012年又返乡种烟的村民金红成对此深有体会:“现在公路直通家门,遇到干旱有烟水配套工程,育苗烘烤有专业服务队,农药化肥还有补贴……条件好、政策好,收入有保障,又能在家照料老人、孩子,比出去打工强!”

  如今,烤烟生产已成为六湾坡村村民致富的“顶梁柱”,家家掀掉茅草房,建起新民居,购进家用电器,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日子。而在200多公里外的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兴龙村,这座与烟叶“结缘”良久的村落,也正经历着可喜的变化。

  尽管有2000多亩适宜烤烟种植的耕地,兴龙村却有着1500多户村民。以往,家家种烟,但又都是“小打小闹”,种烟收益并不明显。

  近年来,曲靖市局(公司)与村委会一道,通过农户自愿流转土地经营权,推动种烟土地以700元/亩左右的价格流转到种烟大户手中,促进烟叶生产走向集约化。规模经营提升了专业化作业效率,今年,兴龙村每亩烟田的毛收入超过了5000元,全村烟叶产值接近900万元。

  “这首先得益于村里健全的基础设施,烟草公司兴建的沟渠、机耕路加起来有20多公里,还有140多座烤房,40多个育苗大棚,这样配套完备的土地才有价值,才有大户愿意去规模经营。”兴龙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华东告诉记者。也正是依托这些基础设施,兴龙综合服务型烟农合作社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大棚出租、烘烤技术培训、花卉种植,去年一年的总利润达到80多万元,其中,50多万元直接分给烟农。

  富起来的兴龙村人没有忘记乡邻,他们整治道路、清理环境,实行老年人、学生慰问制度,被评选为今年的“全国文明村”。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正蓬勃发展。无独有偶,从鸦乌村“乌鸦变凤凰”的华丽嬗变,到幸福渠流淌“幸福水”的鲜活故事,伴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烟区百姓在烟草产业链中收获了种烟收入等“显性收入”,更享受着基础设施完善、生活条件优化等“隐性收入”。

  据统计,仅2008年~2014年,云南省局(公司)就投入补贴资金211.7亿元,建成设施185.34万件,累计配套基本烟田1429万亩,有效提高烟叶生产综合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田相邻、路相连、渠相通、管相接、利相向、烟农富、家园美、人欢畅、乐融融”,一首流传在烟区的“三字经”,成为了新烟区与新家园共同建设的真实写照。

  乘政策东风 推特色品种

  新常态,新形势,新挑战。

  2012年~2015年,为响应行业烟叶“双控”政策,云南烟区带头主动调减烟叶种植、收购计划,烤烟收购量减少了403.3万担,年均减少134.4万担。形象地说,这相当于云南烟区每年减少一个大型州(市)烟区。烟叶种植、收购计划虽然调减,但为烟农增收却是不打折扣的硬任务。2012年~2015年,云南烟农售烟收入和种植效益仍保持了稳步增长:全省烤烟交售收入增加13.86亿元,年均增长1.9%;烟农户均收入达到2.93万元,年均增长8.34%;亩均收入则由3263元/亩增加到4322元/亩,年均增长10.82%。

  减量不减收,提质更增效,在烟叶生产“新常态”下,云南省局(公司)推动烟叶生产减工降本、开源节流,续写着一段段烟农致富的佳话。

  楚雄州武定县己衣镇,地处川滇两省三县交界的金沙江畔。2013年,“红花大金元”烟叶(以下简称“红大”)开始在部分村试种。向阳村烟农杨从富是最早试种“红大”的烟农之一,但最初,他对这个新品种可是不太放心。“我种了好多年‘云烟’,有丰富的经验。可要种新品种还得从头摸索,掌握品种特性、生产烘烤技巧有一个过程,能不能种好、烤好‘红大’,心里真没有底。”杨从富坦承。

  考虑到烟农们的实际困难,楚雄州、县烟草公司组织了专题培训,己衣烟叶站积极协调乡镇,划片包干,进村入户,挨家逐户讲解“红大”的政策、特性、技术要点,发放生产手册,打消了大家的疑虑。

  2013年,试点烟农初种成功,虽然“红大”亩产量比“云烟87”低10~20公斤,但在“红大”收购价上浮20%的政策支持下,烟农收入增长不小。还是以杨从富为例,他2013年“红大”品种收入7.65万元,比2012年“云烟”品种收入足足多了1.6万元。经过2年推广,红大特色品种已100%覆盖己衣全镇。“‘红大’让烟农日子更红火”,这句曾经的宣传语,已经变为每位烟农的切身感受。

  “特色品种对基层来讲固然是难种、难管、难烤,但对全省来说,特色品种种植是今年烟农增收的最主要途径。”云南省局(公司)副总经理邵岩介绍,按2014年收购价格测算,与普通品种相比,每万担“红大”烟叶可增加烟农收入220万元,每万担“K326”烟叶可增加烟农收入130万元。

  有鉴于此,云南省局(公司)积极推动特色优质烟叶发展,“红大”和“K326”收购量从2012年的709.6万担增加到今年的892.4万担,占总量比例从32.6%增加到50.4%。2015年,两个特色品种亩产值较同期普通品种产值提高305元,对烟农增收的拉动效应显著。实际上,发展特色优质烟叶只是云南烟区用好用足行业政策的一个缩影。无论是价格政策、优化烟叶结构政策、专分散收政策,还是订单生产政策、合作社扶持政策,云南省局(公司)都扎实落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利好政策在烟农增收中的支撑作用。用好政策,选好品种,规模调整后的云南烟区主打“烟叶质量牌”,保持了一片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

  聚科技之力 促专业服务

  家住红河州蒙自市阿木寨的烟农吕存雄,虽是个有着20多年种烟经验的老烟农,却是村中最愿意尝试各种生产新技术的“潮人”。其中,小苗膜下移栽技术就是一项他“大力点赞”的新技术。

  “苗期减少投入,移栽大田后病毒病发病率低,田间长势强,长相整齐一致。”还没等记者发问,吕存雄就开始掰着指头算起了小苗膜下移栽背后的经济账:在移栽抗旱补水环节,一亩地可减少用工2个,减少保苗用水3.6立方米左右,一亩烟算下来能节省250元的成本;到了生产后期,小苗膜下移栽平均亩产量达到157公斤,比常规方式产量提高接近12公斤,亩产值增加331元。

  对于今年种了33亩烟田的吕存雄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益。“不但抚养得起两个大学生,还住上了舒适的楼房,对比往年的常规烤烟种植,小苗膜下移栽技术真的很棒!”吕存雄高兴地说。

  从红河州起步,到云南全省推广,小苗膜下移栽迅速得到了烟农认可,今年全省推广比例达到了50.7%,缓解了大部分山地烟移栽难度大、进度慢及后期低温冷害等问题。细算背后的成本差,育苗成本每亩减少64.4元,生产成本亩均减少212.4元。

  新形势下,云南省局(公司)敏锐意识到,烟农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提升烟叶品质,降低用工成本。毫无疑问,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之一。正是在这种思路下,多项实用技术在彩云之南落地生根:烟蚜茧蜂在云南烟区推广比例达90.4%,与化学防治相比,其防治蚜虫效果可达80%~92%,每亩节约防治费用59元;各地“量身定制”复混肥配方,指导烟农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