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在线视点 > 纪录 > 正文

阿佤山寨的“红火塘”(图)

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村烟站技术员李永生
2020年11月29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李家赛、王鹤伟
A+ A

  烟草在线专稿  “想不到种烤烟会改变穷日子,茅草房变成新楼房,土路变成水泥路,家用电器,拖拉机进家来,苦荞寨成为新家园。这都是因为李永生一心领着大家种烤烟,一家家每年有几万块的烟收入,才有这红火的好日子。”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村李岩嘎布这位佤族汉子,说起乡烟站技术员李永生来赞不绝口:“他从一个农民变成烤烟技术员,每天从家到田间,从村头到村尾,忙得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他为全村的脱贫产业操透了心,他为乡亲种出好烟的操劳精神,就象寨子里不熄的‘红火塘’,让人感到一身子热呼。”

  45岁的李永生,自幼家境贫寒,初中刚毕业就回家劳动,他积极寻求脱贫致富门路。2006年春,乡烟站技术员进村来发动种烟,他自告奋勇争当科技示范户。李永生如饥似渴地学习烟叶科技知识,勇于实践,他家种的5亩烤烟,亩产值达到3千多元,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科学种烟能手。

  2006年,李永生被乡烟站聘为烤烟技术员,他下决心用科学技术这把钢锄,引导群众挖掉佤寨穷根。他跟烟站技术员走村串寨,在火塘边,在田间地头,与乡亲父老谈心交心:“一亩田,种旱谷包谷一季只收入三百元,种烤烟能收两三千元,只要路子对头,我们就不能再守着宝地受穷罪了。现在国家大力扶持靠种烤烟脱贫,从育苗到烘烤都有技术员来教,有干部来指导,再不种烟,要穷到什么时候。”他掏心掏肺春风般的语言驱散了从不种过烤烟的佤族乡亲们心中的疑云,以心换心,群众开始接受种植烤烟。

  2006年,糯良村从上年的3户人家10亩烤烟推广到120户300亩;2009年发展到247户烟农种植1500亩。实干铺起脱贫之路,糯良村成为烟草扶贫新村的典型。带动了全乡的烤烟发展。到2014年糯良乡种烟达3600亩,实现产值942.38万元。沉寂多年的糯良大山,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大潮的冲击下,终于撩起了封闭落后的面纱,紧闭的山寨门向外界敞开。过去对科技培训会摇头摆手不愿参加的佤族烟农,如今遇到农技人员就上前打招呼,一开培训会便争先恐后赶来参加。乡亲们期待脱贫的眼神,让李永生感到责任如山。

  为让烟叶成为村民的“致富叶”,李永生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每天高强度运转,他带着烟叶技术员,从育苗到采摘烘烤的各个环节,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教,烟水工程工地上,烤烟田处处留下他忙碌的身影。当烤烟成为糯良村及全乡的主导产业、脱贫产业,群众成为种烟能手,一家家靠着烟叶收入建起新楼房,购进拖拉机、摩托时,他感到非常欣慰。他说:“新的生产观念和科学技术,给阿佤山寨带来了勃勃生机。昔日丰富的山区资源盘活了,耕地的增效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烟后种冬包谷,烟农更忙碌了。丰收的喜悦挂在烟农的脸上。‘金叶连着好日子’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经济发展是前提,民生幸福是根本,让群众靠发展产业富起来,是我当技术员的追求。”

 

糯良村一角

  如今,李永生仍执着地风风火火地奔忙在为群众谋利益的路上,一身泥巴,一身汗水,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