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实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烟叶生产条件、提升烟叶质量和保障烟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自2005年,行业大力开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来,项目类型愈加丰富,建设数量与日俱增,覆盖烟田面积越来越大,经济社会效益愈发明显。通过近10年来的实践摸索,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及运行管护程序日臻规范完善、建管模式日趋稳定、制度愈加健全,但项目运行管护的方法及措施仍需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确保项目长久正常运行,持续发挥效益。
一、全市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近年来,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江西省吉安市烤烟产业飞速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产烟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2014年,吉安市共种植烟叶11.3万亩,预计烟叶收购量30.5万担。截至目前,全市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累计行业投入资金4.22亿元,建成沟渠424.51km、塘坝27座、提灌站6座、水池2座、机井2口;新建田间砂石路128.5km、砼硬化路22.91km;建成密集烤房7408座,密集烘烤能力达12.6万亩;购置起垄机1917台、培土机1338台、剪叶机69台、农用运输车273台、喷雾机械579台、播种器械11台、拔杆机13台、烤烟烟夹651套、大型拖拉机7台;建成固定式育苗大棚9座、可拆卸育苗中棚1793座,累计覆盖基本烟田面积达30多万亩。项目建设类型齐全、数量繁多,有效地保障了吉安市烟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项目建后运行管护实践
通过近年来的积累和总结,吉安市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运行管护,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了管护要求,明确了管护责任。吉安市局统一制定并以地方政府名义下发了烟基项目建后运行管护办法,项目移交业主后成立了项目管护理事会,建立了项目管护制度,在管护协议中明确了各方管护职责和处罚措施。烟水烟路工程项目明确了村委会及管护责任人的管护责任。
二是开展项目产权移交,落实管护主体。按照国家局、省局制定的项目建设运行管护办法,进一步健全了管护机制,项目移交后件件落实了管护主体。烟水烟路工程项目建成后及时同村组办理了项目产权移交,并签订了管护协议,落实了管护机构、管护人员、管护督查组织;将密集型烤房产权逐渐由烟农转移到村级集体或专业合作社;烟草农机、育苗设施的产权也转移到烟叶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按“谁使用,谁管护”的要求组织管护。
三是逐步探索管护资金筹措办法。首先是坚持“谁所有,谁负责;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按种植面积从烟叶税收返还中每年抽取一定比例的烟叶发展基金作为烟基项目建后管护资金,要求专人负责,做到专款专用,其次是探索从地方政府水利专项资金中积极争取部分资金用于烟水工程的管护和维修。
四是建立了建后管护督查机制。项目竣工验收后,初步建立了以基层烟草站、烟技员和村委会为主体的监督检查机制,采取分片包辖区的形式,定期开展项目运行管护巡查,及时向市县两级反馈情况,明确要求烟水烟路工程、密集烤房设施的管护与下年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乡镇其它项目计划挂钩,凡管护不到位的不予投放下年度项目建设任务。
从目前情况看,吉安市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护运行效果较好,为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一是烟水烟路配套工程管护运行良好,有效的改善了烟叶生产条件。目前全市烟水烟路工程建设项目沟渠都能便捷灌排水,烟路通畅,提灌站、塘坝运行良好;二是密集型烤房建设顺利及时,烘烤期间供货方的售后服务和设备维护能有效保障全市烟叶的正常烘烤,未发生烘烤事故;三是育苗设施运行管护良好,全市的育苗工厂均投入正常运行、发挥作用;四是烟用农机绝大部分运行良好,在大田整地、中耕培土、剪叶、植保,烟叶运输等方面发挥了良好效益。
五是建后设施损毁维修方面开展积极尝试。对因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坏或冲毁烟田水利设施和机耕道,由项目村委会提出申请,经勘测预算后,行业投入补贴资金组织维修,主要对局部设施进行重建或修复;密集烤房的维修主要是加热设备、温湿度控制设备、风机和电机等设备损坏维修,资金来源由烟草行业全额补贴。操作程序是由村委提出申请,基层烟技员现场核实,报市公司按计划审核批准后执行。遵循能修的尽量修,能用的配件整合互补,不能修的配件予以更换的原则,做到物尽其用。育苗设施维修也由业主提出申请,县公司制定维修方案和资金概预算上报市公司,市公司统一进行招投标,组织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维修,所需资金纳入行业育苗设施建设补贴。吉安市实施的烟水烟路工程和密集烤房、育苗大棚设施修复总体效果较好,有效解决了烟农自己难于解决的困难,深受烟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进一步发挥了各项设施应有的长久效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吉安市从2005年开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总结,虽然在项目运行管护制度建设、管护目标和思路、人力和物力投入、督查考核机制等方面有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因十年来建成项目覆盖基本烟田涉及区域广阔、烟农众多、人员及资金投入大、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等因素,烟基设施建后运行管护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项目管护资金难以落实。无论是烟草部门或者当地政府均尚未有明确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理维护资金列支渠道,资金缺乏的现状严重制约烟基设施管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吉安市大多是种烟区域都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乡镇,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原本就较困难,落实从乡镇烟叶税收返还或烟叶发展基金中抽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烟基管护资金的举措成为空话,地方政府不愿意拿出资金用于烟基设施管护,而作为烟基设施使用的主体——烟农,他们自觉、自愿、主动出资的意愿也较差,能力也有限。为了维持烟叶的持续稳定发展,除烟草农机以外,烟水烟路、密集烤房、育苗设施有偿使用制度还未在烟区进行大胆推行,致使管护资金来源渠道更加有限。
2.管护制度还不规范健全。由于烟叶种植规模迅速扩大,目前还有部分烟区没有制定相应的烟田基础设施管护制度,部分烟区虽已建立了相关制度,但也不够规范、缺乏可操作性,或者由于各种原因执行不到位,制度往往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有些烟区管护制度滞后,管护内容未及时更新、措施跟不上项目需要、不明确管护组织及管护人员,使得一些烟基设施使用时你争我抢、空闲时无人看管,影响设施的使用寿命。
3.烟农自身管护意识薄弱。烟基设施项目产权归属合作社或村委会,烟农只享有使用权,普遍对“谁受益、谁管护”的政策不理解,认为设施属于大家共用,管护不是烟农个人的事,设施出现问题时自有烟草部门解决,没有真正认识到后续管护的重要性。烟农使用烟基设施时,不加爱惜、不按规范操作、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甚至为了自己排灌方便对设施故意毁坏,都集中体现了烟农对公共财物自身管护意识的缺位。
4.督查考核和项目合理规划不到位。项目建成后对其运行管护工作未能做到定期检查考核,使得督查制度挂在墙上,未能发挥作用。另外,因烟叶种植布局规划不合理、不长久,部分烟区因轮作、烟叶计划限制或产业结构调整,烟基设施因此而闲置浪费,无法发挥效益,因无人管理而遭到破坏。
四、管护对策和建议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群众管护意识。针对当前烟农的管护意识普遍不强,主动参与管护的积极性不够等实际情况,烟草部门、地方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墙报、宣传栏、管护手册、群众会议、标语等方式加强对烟农教育引导,对烟基设施产权、管护办法、管护主体义务进行宣传,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只有烟农意识到管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保证管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广大烟农形成科学使用设施、自觉爱护设施的良好习惯。
其次是探索多种形式的管护机制。一要建立健全设施管护资金保障制度。为保证烟田设施的管护资金落实到位,可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一是各乡镇、村委在年初的预算中可安排一定的管护资金,用于烟田设施的保养和维修;二是可从烟叶生产扶持补贴费中将一部分资金列入管护预算,与新建项目资金一并落实;三是可从烟叶税收返还中提取一部分资金作为管护经费。四是通过烟农合作社对行业补贴建设的育苗工场、密集烤房和烟草农机等可经营性资产的经营管理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管护资金。对管护资金要设立专户,做到专款专用,由烟草公司审核,乡镇分管领导审批,不准挤占、挪用。
二要建立健全设施管护信息报告制度。管护人员和监管、协管人员要定期检查设施的运行情况,把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县局烟基建设办公室,由基础办研究备案后组织管护人员及时进行维修、维护。三要建立健全设施管护检查评比制度。把设施的管护情况列入年终考核,定期对管护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对管护工作做得好的项目区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予以表彰奖励,对管护工作不到位的乡镇、村予以取消年终评优资格的处罚,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对下一年度烟田设施项目的申报作出限制。
在形成管制机制的同时,要制定更加详细的、科学合理的管护规定。一是针对不同的烟田设施规定实地管理范围;二是针对不同的烟田设施制定管理措施。县局要制定相应的管护措施,根据项目产权,落实管护人员,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加强对项目运行管护的日常检查,对因管护不利导致项目损毁,不能发挥项目应有效益的村(小组),将暂停安排下年度建设任务。
第三是落实管护责任的问题。加强对具体管护工作的监管,明确管护责任,是提高对各项制度、规定的执行力的关键。如与烟区各乡镇、村签订项目协管责任书并制定村规民约,明确乡镇、村、烟农的责、权、利之后,定期对管护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严格奖惩。同时,借鉴烟叶生产的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