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烤烟,是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富民富县的传统产业,特别在白水镇,由于土地宽阔,气候适宜,群众栽烟科技水平较高,历来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抓好烤烟生产和收购工作,也是当地干部群众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和主要经济任务。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农村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和社会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的双重挑战,部分地区出现了烤烟支柱产业地位削弱、种植面积下滑、群众栽烟积极性下降等苗头性问题,在白水镇距离县城较近的山黑、益谷、善导等3个村委会尤为明显。下面,笔者结合所挂钩的善导村委会,立足烤烟发展现状,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期读者共飨。
一、基本情况
(一)村情介绍。白水镇下辖12个村委会,善导村委会地处该镇中部坝子以南,位于县城城郊结合部,与中枢镇瓦窑、金马镇山口、新坝,镇内益谷、山黑村委会接壤,弥泸师二级公路从中穿过,沿南北线将全村土地一分为二,交通较为便捷,气候较全镇暖和,正常年景雨量充沛,与中坝益谷、既庶、黑龙3个村委会连成一片,是白水镇除“桃巨三营”以外的又一鱼米之乡和优质烤烟基地。全村下辖善导、西租大寨、西租小寨、平山、法土5个自然村,有农户945户4020人,占全镇人口的7.5%,现有耕地面积7300亩,其中水田2800亩,旱地4500亩,其余地形大部为喀斯特地貌,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大麦、蚕豆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近年来主要发展水果产业。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现有村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1人,副书记兼烤烟辅导员1名,副主任1名,各村小组配齐选出了党支部书记和小组长,其中1个“一肩挑”的小组选出了副组长。村组干部多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和党员中的致富能手,能够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烤烟和水果产业,以及进行其他社会事业建设。
(二)烤烟发展现状。2009年,全镇完成烤烟种植27112.9亩,其中善导1686.9亩,占6%;完成收购总量455.7万公斤(包括丰产烟叶),其中善导28.04万公斤;实现均价16.55元,其中善导16.45元。2010年,全镇完成烤烟种植41129亩,其中善导1765亩,占4%;完成收购总量637.68万公斤(包括丰产烟叶),其中善导27.62万公斤;实现均价15.43元,其中善导16.19元。2011年,全镇计划种植烤烟43700亩,收购总量582.5万公斤,善导村落实合同面积1291亩,合同总量17.17万公斤,占全镇的3%;种烟农户250户,占全村人口的26%。
从近三年的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以来,全镇烤烟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2011年呈历史新高,而善导村依旧没有实现增加(其他如益谷、山黑村委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实际情况是群众有多少需求,就分配多少合同,合同总量仍在减少,在全镇范围内的比重,逐年下降;在烤烟均价方面,2009年该村与全镇平均水平相比略低,2010年远高于全镇平均水平,一方面说明当地群众掌握烤烟科技含量的能力和生产水平较高,另一方面说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也比较适宜烤烟种植。虽然具备以上主观和客观方面的比较优势,但近年来,在善导等村烤烟种植合同落实起来仍然较为困难。
二、存在问题
为全面摸清家底,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白水镇党委、政府安排,4月初以来,笔者带领善导工作组、村官、新农村指导员一行7人,在抓好烤烟样板、竭尽全力完成大田移栽任务的同时,与当地村组干部和群众一起,在田间地头,村头房脚,拉家常、同劳动、虚心求教,共同分析了当前烤烟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仔细对比了烤烟与其他产业的比较效益,现梳理如下:
(一)自然和气候的因素,对群众种烟积极性影响较大。善导地处白水中部下游,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老百姓俗称“天通地漏”,庄稼主要靠白水塘水库灌溉,水利化程度低。2009年、2010年水库连年干涸,河床见底,在全镇范围内,善导第一时间面临人畜饮水困难,较东部山区尤甚。受连年干旱的影响,群众栽烟付出的成本较大,积极性下降,烤烟面积锐减;今年年成虽然较好,但群众已经两年没有种上一棵粮食,因此能栽上秧的田块基本不想发展烤烟。加之2009年一场冰雹和飓风灾害,刮去了善导村540亩、法土村70亩有效烟叶的三分之二,群众至今心有余悸。种植烤烟的自然风险,影响了群众发展烤烟的积极性。
(二)烤烟的种植成本较高,同等条件下比较效益低。每亩烤烟,以1100棵计算,秧苗、化肥、薄膜、农药所需成本,扣除各级烟草补贴后,每棵投入接近0.5元;烘烤,以每亩需要精煤0.35吨400元计算,每棵投入接近0.4元;用工方面,以每亩20个以上用工计算,最低需要1000元,每棵投入1元;加上其他水利灌溉程度、道路运输情况等方面的制约;合计每棵至少投入1.9元,每亩接近2000元。以善导的栽烟水平为标准,每亩烤烟平均毛收入4000元,除去生产成本2000元,纯收入在2000元左右。且烤烟从可以成熟采烤到交售烟叶,中间仍需要经过剔、编、烤、理、扎等许多复杂工序,劳动力投入较大,每户烟农栽烟在5亩以上,则该农户无瑕兼顾其他产业。
与水果产业相比。同等土壤、气候和用工条件下,每亩果树以55-70棵计算,当地油桃以每公斤3元的趸价,亩均产值6000-7500元,每亩纯收入4000-5500元;高原梨以每公斤2.5元的趸价,亩均产值7500元,每亩纯收入5500元左右。据我们调查,当地种植水果的群众在90%以上。
与劳务输出(主要是自发性输出)产业相比。当地群众男性以外出从事建筑、建材、水利、道路工程等强劳动力活计为主,女性多在附近梨园、果园内从事简单农事活动。每户农户以男、女2个劳动力计算,男性常年工价80元∕天以上,会点手艺的师傅工在100-120元之间,1年以平均200天计算,纯收入在16000元以上;女性常年工价在25—35元之间,1年以300天计算,纯收入在9000元左右。普通农户家庭若男女双方全年出外务工,每年收入在25000元左右,而当地农村的实际是,农忙季节多数家庭妇女留守家中,农闲季节出外打工,保守计算户均收入接近20000元。而一户人家要达到2万元的纯收入,需要种植烤烟10亩左右,这在当地由于土地、劳动力和烤烟种植成本的限制,基本是不可能的。同比可以看出,烤烟的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
(三)烤烟收购形势变动频繁,收购均价不高。近年来,烤烟收购价格每年都以10-13%的比例提高,但从以上几组数据可以看出,实际收购下来,由于受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变动的影响,各类限比例、限斤价、限部位、限级别的政策出台,收购形势变化多端,时紧时松,各年度烤烟均价并没有随通胀压力增大而逐年增加,也即群众实际卖烟收入并因为物价上涨而提高。很多家庭的农业生产成本和日常大额开支主要依靠信用社的贷款,而当年卖烟收入比较效益低,群众“入”不敷“出”,依靠烤烟收入维持家庭主要经济支出的意识下滑,并逐渐在农村蔓延。
(四)烤烟产业一时难以按照市场化操作。虽然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但烟草作为国家垄断产业,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烤烟收购价格现阶段难以随行就市。因此,在积极组织群众栽烟过程中,各级政府成了“运动员”,形成“政府+企业+农户”的组织形式,而不是“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化发展模式;而在收购方面,由于国家烟草专卖政策的限制,国家、地方、烟草部门和企业等各种利益关系盘结权衡,政府作为“裁判员”的作用受到掣肘,烤烟收购不能按照市场化操作,参与地区和国际有力竞争。产业一旦不能走上市场化发展的路子,缺乏公开和透明,就有可能失了公正、公平,更可能出现一个矛盾,就是各级各部门在烤烟生产方面积极作为,而在烤烟收购方面却难以有效作为,束缚了手脚,一定程度上“合法”侵害了作为原料生产和提供者的正当权益;同时政策上的限制和不透明,更容易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长期以往,群众会感到“栽烟容易卖烟难,求己栽烟求人卖烟”,挫伤了群众自尊心和栽烟积极性。
三、一点建议
(一)以价格调节为杠杆,撬动群众种植烤烟原始动力。价格作为一种最有力的强心剂,是巩固烤烟产业支柱地位最好的宣传和组织发动工具。而在我国现行烟草专卖制度和国家财税体制的双重影响下,虽然自1987年,烟草产业已经实现税额连续20余年居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烟农的收入依然没有增加。当地烟农的收入依然没有超越1996、1997年高峰年代的水平,但物价生活水平将近翻了3-4倍(从用工价格上可以看出)。2011年的烤烟收购价格均价比2010年提高了12%,各级各部门进村入户宣传下来,对群众仍旧没有吸引力。根据我们调查反馈的结果,以烤烟中最常见的中桔三斤价为例,2010年为17.6元,2011年提高了13.6%,达19.9元;而群众的期望值在40元以上,即每亩烤烟以150公斤中桔三计算,每亩毛收入期望达到6000元左右,减去生产成本2000元,每亩实现纯收入4000左右,以一户农户种植烤烟5亩为例,户均年纯收入可达20000元,群众才有账可算、“有利可图”,在当地也才能与种植水果或外出务工收入相当。根据我们的调查得知,种植水果容易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出外务工卖苦力,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我们必须通过各级各部门的长期努力,逐步满足群众关于烤烟斤价的合理性需求,才能避免烤烟丰收而烟农歉收,也才能有力巩固烤烟产业支柱地位。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扭动群众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基础动力。2009年下半年至今,国家现代烟草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土地整理、农业开发等几个重大项目在我镇西部坝子的实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