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攀枝花日报》报道
一、全市烟草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基于攀西光热条件和特殊的土壤优势,四川省攀枝花市发展烤烟的自然条件优越。攀枝花市现代烟草农业主要布局在海拔1500-2200米的中高山区,涉及米易县、盐边县和仁和区的32个乡(镇)、203个村,现有烟叶种植户1.5万余户。
近十年来,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建设百万担国家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的决定》,把烟草农业作为攀枝花市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以“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为指导,遵循“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保障特色、品牌发扬特色”的原则,充分发挥烟草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订单生产,定额收购,突出山地清香型风格特色,精心培育市场品牌,着力于将攀枝花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成立了市、县(区)烤烟工作机构,建立了分片联系制度和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大力推行烤烟种植保险和烟技员驻村上门服务、发放低毒低残药剂等措施,并将烟叶生产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与考核;以工商共建基地单元为载体,围绕卷烟工业企业和品牌对烟叶原料的需求,统筹推进优化生产布局、提升品种质量、提高生产技术和培育职业烟农;大力开展技术研发,《攀枝花烤烟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烤烟替代燃料及配套供热系统研制》等39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省、市多个奖项,申请国家技术专利9项。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攀枝花市现代烟草农业开始走向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烟农收益稳步提升,生产政策逐年优惠,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烟草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争取烟草公司多个烟基项目和资金,对农村地区特别是二半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道路、田型调整、沟堰、提灌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优化了农业生产基础,改善了山区农民生活条件,烤烟生产工作呈现出政府关心、领导上心、干部尽心、烟农舒心的良好发展局面。
2013年,全市共种植烤烟13.3万亩,收购优质烟叶36.5万担,烟农收入4.15亿元,户均收入3.32万元,人均收入7725元,占当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总和8.1%。目前,攀枝花市烟叶生产规模位居全省第二,烟叶品质2013年度评析名列全省第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国家开始实施烟草农业种植面积和收购数量的双重控制,在新的政策条件下,全市烟叶生产政策、产业发展导向和对烟农的生产指导服务等调整压力增大。
(二)目前,部分烟区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尤其是水资源分布不均、交通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弱等,这些弊端一定程度上仍制约着攀枝花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种植区及其周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
(三)烟农职业化工作推进相对缓慢,专业大户占比较低,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充分,烟农管理、烟技推广等生产环节成本偏高,烟技推广和产业相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程度较低。
(四)部分县(区)的边远山区,毁林种烟、砍树烤烟个别性事件仍偶有发生,烟叶种植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仍需继续强化。
三、工作建议
烟叶种植是攀枝花市近年来传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良好成果,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然是攀枝花市山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群众快速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选择。为更好地促进全市烟草农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我委提出以下建议:
(一)紧扣“双控”政策,科学研判,坚持“适度、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和“保量提质”的工作思路,完善政策调控、扶持服务、管理协调和科技推广等机制,完善烟叶生产保险制度和灾害、病虫害防御体系,及时调整引导烟农发展生产,努力促进全市现代烟草农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烟草行业投入为引导,整合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县域涉农工程项目,以产村相融促进新农村建设,大力优化边远民族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二半山区落后面貌,加快老少边穷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三)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专业合作”的工作方针,加大产业扶持,健全服务体系,壮大职业烟农队伍,积极研究适合攀枝花市种植的优质品种、种植技术和低害农药,优化烟叶种植结构,不断提高攀枝花市烟草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组织化生产水平。
(四)秉承绿色生态新烟草的发展理念,坚持产业与生态协同发展,坚持“以烟为主、粮烟轮作、种养结合”的耕作制度,以减肥增效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清洁生产为抓手,大力开展烟叶烘烤新技术推广,严格禁止并依法打击开荒种烟和毁林烤烟行为,构建绿色生态、节本高效、低碳环保的烟叶生产体系,打造战略性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