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下,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阳溪镇阳坝村盐井坝烤烟基地绿里透黄,烟农们正将烟叶装上农用车。
烟草在线据新华网报道 烤房里,几个村民在择烟。“老江,今天有人采烟叶没得?”村委会主任杨坤还在老远就大声招呼。
“有哦,杨主任。刘书记也来了。”种烟大户江远明迎了出来。
8月14日,贵州省阳坝县阳溪村党总支书记刘勇、村委会主任杨坤再次来到江远明的烤烟基地了解情况,指导生产。
江远明是洛龙镇有名的种烟能手,是今年阳坝村引进的种烟大户。他说:“今年到阳坝种烟,共有170亩,预计产值可达60多万元,这全靠村支两委帮忙,土地协调、技术指导,都多亏了村里的干部啊。”
“老江言重了,你种烟致富靠的是你自己勤劳,为大家做好协调服务,是我们村支两委及全村党员干部的本职。”刘勇告诉记者,党员、干部如何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带好头,就是要在帮助农民致富中干部担风险、群众得实惠。
阳坝村位于阳溪镇最北端,距道真县城50公里,离镇所在地10公里,与阳溪镇龙台、四坪两村和洛龙镇大塘村相邻,和武隆黄莺接壤。全村共25个自然村民小组,538户,现有人口2100人;设6个支部,现有党员77人。耕地面积12000亩,林地面积43252亩,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境内耕地、林地资源十分丰富,适宜种植烤烟、中药材、商品蔬菜等多种产业。
近年来,阳坝村坚持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抓产业,以“支部+产业+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创新模式为抓手,以“率先巩固减贫摘帽成果、率先实现农业产业化、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奋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2012年,全村实现农业总产值1800余万元,较上年增长30%;农民人均收入8000余元,增长30%。
突出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晴空万里,绿染群山
“这几年阳溪镇产业发展让农民致富了,尤其是阳坝村更是不得了,初步估计户均存款达10万元以上。”车行山间,阳溪镇人大主席杜小康说,“比如,阳坝街上组的‘杨天棒’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杨天棒”本叫杨永国,因前些年天不怕地不怕而得此外号。也正因不务正业,杨永国贫穷极了,但近年他一改往昔陋习,一心发展烤烟,发家致富了。
村委会主任杨坤介绍,前几年村里规划新村建设,杨永国也想修房子,但他家总共就得500块钱,还是我们帮他贷的款,这几年他种烤烟、药材,贷款还清了,买了车,还有存款。
杨永国仅仅是阳坝村依靠产业发展发家致富的普通农民之一。
“我们村子这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水平提高了,生活富裕了,今年我家仅烤烟一项收入就可达7万多元,再有药材可收入2万元左右,一家4口人总收入2万元应该不成问题。”和杨永国一样,大岩堡村民组农民张登文也依靠种植烤烟、药材走上了致富道路。他刚刚卖了第一烘烟叶就开始盘算起今年自家的收入:“通过种烟和药材,原来的老房子目前已经改造完了,今年家里准备换一批新的电器。”
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村支“两委”认真分析村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合理制定村级发展规划,突出发展主题,狠抓农村经济,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线。
近年来,全村着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利用海拔高度和山林土地等丰富资源,突出抓好烤烟、中药才和高山蔬菜等种植产业。
目前,烟、药、菜等特色种植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今年,该烤烟支柱产业稳中有升,全村种烟农户有156户,面积达3300亩,覆盖全村24个自然组,其中六一片区孔家坪1100亩基地1个,六一片区50亩以上基地2个,新屋咀350亩基地1个,盐井坝500亩基地1个;预计今年可完成上中等烟叶75万斤,可实现总收入1000万元以上。中药材产业初具规模,全村集中连片种植和分散种植玄参3000亩、药农421户,其中示范基地11个,预计产值500万元;党参1360亩,药农105户,200亩以上基地和专业合作社5个,三年可创收3300万元;天麻种植5000平方,药农15户,预计产值120万元;太子参种植120亩,药农4户,预计产值100万元;常规药材500亩,预计产值100万元。蔬菜产业初具雏形,全村散户种植50多户200多亩,有蔬菜专业合作社1个,种植规模1000亩,可创收150万元,带动周围农民打工可创收20余万元;香菇基地今年产量将达10万斤、产值65万元。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村经济的发展,阳坝村还积极探索和推广“支部+产业+ 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通过“组织发动、政策推动、能人带动”以及“基地带大户、大户促小户”的措施来抓,大力发展以烤烟种植、中药材种植、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党员致富能手,带领着群众致富。
六一片区支部书记杨绍红说:“六一片区共有党员26人,在家18人全部都种了烟,共有80多户农户种烟2000余亩,最多的70亩,最少的20亩,其中街上村民组基本是家家户户种烟,今年预计总产值500万元,仅烤烟一项全组人均收入可达10000万元。”
稳抓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
“守着黑土地,夏烤太阳冬裹雪,一年到头没啥事。吃饭靠返销、花钱靠救济,一年四季啃洋芋。”这是过去阳坝村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杨坤回忆:过去阳坝村多数人家住的是低矮潮湿的木房,上不遮雨,下不遮风,有的贫困户人家还搭窝棚,人畜混居。偏僻、闭塞,步行到镇里要走10多公里的山路。“2008年,阳坝街上40多户全是木房,街道是晴天灰雨天泥,简直下不到脚。”
如今,阳坝变了。街道是硬化的水泥路,两旁路灯照亮农舍,幢幢新楼扮靓了新村,周边成片的烤烟、药材恰如绿色画布,构成了一幅绝妙绝伦的田园风光图。
“农业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农民要富裕,配套建设不可少。借助发展的东风,我们将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造,水电基础设施建设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全村的基础设施。”杨坤说。
近年来,阳坝村抓住国家政策,以及阳溪城镇建设的契机,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全村面貌大变样。
从2009年起,村“两委”积极引导和争取项目支持,先后实施了投资950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和投资55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组道路全部实施完毕,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同时,该村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兴修水利,整理沟、塘、堰、坝,改善农民饮水设施。
去年,争取项目资金和群众集资筹劳对殷家湾公路进行了改道,对大岩堡公路进行了升级改造;组织群众自筹资自投劳,新修了陡项坪、郑家湾等3条联户公路;对全村危房50余户进行了改造和新建,新修了25间大密集烤房高压架设3公里,低压1.5公里,新修烟机耕道3条5公里;争取项目资金对街上、梨子坝一带进行了人饮工程建设。今年,争取资金对出境的阳卡公路进行了维修,在五六片区新建了人饮工程,对全村危房47户进行了改造和新建,新修了12间大密集烤房。同时,实施“一池三改”工程,要求每户建一个沼气池,改善厨房、改善厕所、改善养殖圈。
据了解,该村将进一步加大争取力度,不断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组织建设,提供发展保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阳坝村村支“两委”班子认真对照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关要求,加强班子建设,努力提升村“两委”服务农村发展的水平。
村党总支书记刘勇在工作中,将“千难万难,难不过一个决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谈起村里这几年的发展变化,群众都竖起大拇指,大家都认为,这都多亏了村里有个为民办实事、事事为人民的好书记。
2013年,该村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结合村情提出奋斗目标:紧紧抓住烤烟支柱产业不放松,着力打造“优质烤烟大村”;紧紧抓住中药材产业不放松,着力打造“黔北药材大村”;紧紧抓住蔬菜产业不放松,着力打造反季节“特色蔬菜大村”;紧紧抓住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产业示范大村”为具体目标,力争到2017年率先在全镇实现小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8%,力争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确保增长18%,力争增长20%;集体经济突破70万元。
刘勇说:“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村将突出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学习建设促进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突出抓好示范创新工程,大力培植特色产业,实施‘三培养’工程,突出抓好集体经济,扎实抓好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促进助农增收目标实现。”
沐浴十八大的和煦春风,阳坝在青山与绿树的衬托下显得更耀眼。相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坝村人的生活明天会更加灿烂。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