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烟田劲吹为民风

看山东烟区如何回答烟叶生产“四问”
2013年07月04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夏日的潍河平原,满目葱茏的绿色铺向天际。在集中连片种植的现代化农场里,齐刷刷的烟叶迎风摇曳,一辆辆大马力拖拉机穿梭田间……黄土地上的一幅幅美丽画卷,如此生动地展现在面前。

  这样的场景,在整个山东烟区并不鲜见。

  这样的场景,是现代烟草农业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烟叶生产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青壮年劳动力紧缺等现象日趋明显。明天,在哪种烟?谁来种烟?怎么种烟?种什么烟?一个个问号背后,需要破题的良方,清晰的答案。

  围绕这些课题,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认真贯彻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着眼扶持和服务“三农”,以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为依托,大力发展烟叶家庭农场和烟农专业合作社,提升烟叶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特色化水平,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型升级,努力寻求一条关注民生、企农共赢、符合自身实际、可供借鉴推广的烟叶发展路子。

  “我们要紧密结合本省烟叶生产工作实际,坚持‘立足实、争取强、注重精、要特色’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努力回答好‘在哪种烟’、‘谁来种烟’、‘怎么种烟’和‘种什么烟’等问题,走出一条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新路子。”山东省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孙公准这样表示。

  破题、解题,烟田劲吹为民风。

第一问:在哪种烟?

“小盆景”化为“大风景”

以连片种植为特征的生态村成为烟叶生产的“根据地”

  一条宽阔的水泥道路从村内一直延伸到村外,村北的两座钢架育苗大棚巍然矗立,村西统一规划的烟田一望无际,一条平整的田间机耕道路伸向远方,一座座带有“中国烟草”标识的蓄水池连接着管网……

  “村里这几年的变化可真大!”聊起如今的变化,一个面色黝黑的中年汉子开了腔。他叫马顺起,临沂沂水县稳坐官庄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一位资深烟农。

  “以前俺们种烟是‘小作坊’式的,烟田不集中,经常村东村西来回跑;自从开展生态村建设,烟田不再村东一块岭西一块,种烟区域集中了,配套设施齐全了,烟叶质量也提高了。”从马顺起的话中,生态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可见一斑。

  面对“在哪种烟”这一课题,近年来,山东省局(公司)在推进适度规模种植的基础上,结合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引导烟叶种植向生态条件优越、配套设施齐备的大县、大镇、大村集中。

  “生态村建设的目的是扶持和服务‘三农’,最终构建以烟叶生产生态村为主导,规模稳定、优质高效、环境友好、特色鲜明的山东烟叶生产格局,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孙公准这样阐述生态村建设的意义。

  建设生态村,首先需要在基本烟田规划方面谋好篇、布好局。

  山东烟区以生态为基础进行烟田规划,确定种烟适宜区。他们将自然生态环境一致的区域划分为一个单元,并利用GIS建立了包括地块编号、地理位置、面积、土壤质量、经营者信息等内容的基本烟田电子档案,突出了生态村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

  建设生态村,不仅要选择适宜的生态环境,还要配套适合优质烟叶生产需要的基础设施。

  在潍坊诸城市东辛兴村,一种形状独特的灯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在灯网上和灯下的地面上有好多死去的金龟子和蛾子。诸城市局(分公司)烟叶生产技术科副科长孙钟亮告诉记者:“这叫频振式杀虫灯。过去,由于一些烟农使用农药杀虫,导致烟叶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现在,建设生态村,我们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既可以有效杀灭害虫,又能减少农药用量。”

  不仅如此,山东烟区在生态村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烟田、烟水、烟路、育苗工场、烘烤工场和防灾体系。目前,不少生态村实现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生产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如今,山东省局(公司)以1000个烟叶生产生态村为依托,规划基本烟田137万亩。生态村已初步成为基本烟田稳定、基础设施完备、优质生态高效的烟叶生产专业村。

  “其实,每一个生态村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盆景’,‘小盆景’多了,便会化为一道美丽的‘大风景’。”山东省局(公司)烟基办主任曹德国这样说。

  “小盆景”化为“大风景”,以连片种植为特征的生态村成为烟叶生产的“根据地”。同时,也为解决“谁来种烟”这一问题奠定了基础。

第二问:谁来种烟?

“庄稼汉”变身“企业家”

以农场经理为骨干的职业化烟农成为烟叶生产的“主力军”

  整齐排列的烤房,粉刷一新的屋舍,停放有序的农用机械,宽阔平坦的水泥路……6月初,记者来到潍坊诸城市贾悦镇丰盛烟叶家庭农场,看上去这里俨然是一家现代化的工厂。

  40岁出头的农场经理王汝礼快步迎出门来。这位生长在黄土地上的普通农民,从2009年开始尝试兴办烟叶家庭农场,已经有5个年头。如今,他的农场已颇具规模。

  “过去种烟是分散种植,现在是农场化经营,就像办企业一样,每个生产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劳动效率提升了,烟叶质量稳定了。”王汝礼告诉记者,在当地烟草公司的帮助下,他将企业化的管理手段应用于农场的经营,有效实现了减工降本增效。去年,烟叶家庭农场为他带来了40多万元的纯收入。

  从“庄稼汉”到“企业家”,像王汝礼这样的烟农还有很多。他们成为山东烟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一个缩影。

  在山东省局(公司)烟叶处,记者得到了这样一组数据:2010年,全省共有烟农20770户,户均种烟14.7亩;2011年,全省共有烟农16674户,户均种烟28.1亩;2012年,全省烟农17499户,户均种烟33.2亩。数字的变化体现了种烟主体的悄然变化——散户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以农场经理为骨干的职业化烟农。

  长期以来,山东烟区烟叶生产要素分散在单个农户手中。一方面,想扩大生产的农民没有土地;另一方面,进城务工农民的土地闲置。这种矛盾一度影响了山东烟叶生产的平稳发展。

  新形势下,谁来种烟?这既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对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考,也是事关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重大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省局(公司)党组认为,培育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化烟农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他们按照“以现代农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经营烟叶”的思路,创新发展以烟叶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实现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发展家庭农场,土地合理流转是前提。在山东省局(公司)的积极引导下,一种被称为“土地银行”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产生了。“土地银行”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为土地出租方和需求方搭建了一个“交易”平台,将土地从出租方流转到需求方手里,使土地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

  土地的问题解决了,一大批烟农走上了规模化种植的发展道路。截至目前,山东烟区发展烟叶家庭农场3126个,烟叶农场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2%。

  这样一来,以农场经理为骨干的职业化烟农成为烟叶生产的“主力军”,为烟叶生产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然,职业化烟农并不只是一个称呼的改变,除了享受烟叶生产的各项补贴外,山东省局(公司)还赋予了职业化烟农丰富的内涵。他们建立了职业化烟农准入标准和等级管理机制,完善了烟农培训体系,为职业化烟农每年按标准购买相关保险,确保其得实惠、有保障。

  “这一项项的待遇,让俺们感到很有地位。”淄博烟区职业化烟农李永杰坦陈,“现在种烟有了规模,效益有了保障,当烟农越来越舒服。”

  “建立职业化烟农选拔、奖惩、晋升、淘汰机制,旨在培养一支充满活力的新型烟叶生产经营主体队伍,更好地稳定种烟规模、提高烟叶质量,解决‘谁来种烟’的问题。”山东省局(公司)副总经理刘云生告诉记者。

  如今,通过发展职业化烟农,山东烟区种烟主体进一步得到明确,但烟叶生产环节多、用工量大。为此,还需要解决好——

第三问:怎么种烟?

“小舢板”联成“大舰船”

以抱团经营为核心的合作社成为烟叶生产的“田保姆”

  在山东烟区,随着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家庭农场、种烟大户“雇工难、用工贵”问题凸显,对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产生了旺盛需求,迫切需要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建立一种“双层经营、专业合作”的运作机制,保障规模经营生产作业。

  “发展多元化服务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山东省局(公司)党组深刻认识到,发展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是解决“怎么种烟”的必由之路。

  去年以来,按照国家局“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要求,山东省局(公司)采取“合作社+专业队+社员”组织模式,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效率,引导合作社合理配置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队,努力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服务带动能力,高质量地提供专业化服务。

  前不久,记者来到潍坊诸城市贾悦镇悦贾烟农专业合作社,经理王克荣正在不停地打电话。春耕时节,他需要组织机耕服务队为烟农起垄盖膜,既要协调人员和车辆,又要合理安排时间,忙得不亦乐乎。

  “王经理的手机快成‘热线’了。”记者打趣道。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