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临朐消息 在山东省临朐县寺头镇里峪村,现任洛庄中心村党支部、村委会委员的高佃玉,放着挺好的铁艺销售员不干,回家承包荒山种黄烟,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
高佃玉承包的荒山在洛庄中心村里峪自然村西的大崮山上,一行行排列整齐的烟苗支愣着翠绿的叶片,煞是惹人喜爱。一群烟叶合作社的社员正在地里劈烟,地堑边上停着一辆前来拉烟的农用车,还有的社员正在路边的小空间上忙着绑烟上杆。蹲在一旁搞鲜烟分级的高佃玉和笔者拉开了话匣子。
高佃玉从1998年就干铁艺销售,安徽、河南、辽宁、山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凭着良好的产品和信誉,他在山西长治建立了自己稳定的客户群,可以说蹲在家里不出门,仅仅通过上网查看供货信息,打打手机,他每年就能收入近二十万元。今年春天,临朐县镇两级大力号召发展黄烟生产,这让高佃玉动了心。他寻思,里峪村有种黄烟的好传统,近年来青壮年外出打工,没有种烟的了,现在有什么好的政策,自己是党员又是村干部,就得给村民做出个样子来。因此他下决心,承包荒山,发展黄烟。
在里峪村西大崮岭上,有一些村民承包的山地,因为山陡路远,留守老人妇女种不了,大部分撂荒了。在高佃玉眼里,这却是难得的好地块,他做通了这些农户的工作,承包了80多亩。村里有人说他傻,这样的山岭薄地,种庄稼一亩地收不了二三百元,还要搭上一年的辛苦,承包费这么高划算吗?高佃玉却不这么认为:“这些地单纯种粮确实不行,可俺包过来修上路,下一步再建上水池,架上高压线,解决了灌溉和运输,收成肯定差不了。再说,承包费高一点,亏不了村民不是更好吗?”
正是抱着为村民谋福利的想法,所有基地用工,高佃玉全部聘用里峪村的村民来干,按天支工资,每人每天80元。因为基地离家远,高佃玉还管一顿中午饭。村民刘荣友的妻子在基地已经干了一个多月,工资挣了2500多元,她高兴的对我们说:“在家门口当工人挣工资,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像她一样打工的有十几个人,大多是出不去的老人和妇女,高佃玉的黄烟基地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挣钱门路。
一棵高大的柿子树吸引了我们的视线,柿子树边卧着一块巨大的方形石头,石头下有用石块支起的简易炉灶,还有一块支砌的大石桌,上面放着碗筷、水杯等,高佃玉的妻子正在生火做饭。说起丈夫承包荒山种烟,妻子有点委屈:“他放着好挣的钱不挣,非要种烟,害得俺放着城里的楼房不能住,跟着他又回山沟沟来受罪。”话虽这样说,看到丈夫风餐露宿地在山上操劳,妻子心疼了,没有了埋怨,而是夫唱妇随地当起了基地的“后勤部长”,烧水做饭不得闲。
万事开头难。从修环山路开始,到整地、起垄、覆膜,到购买地膜、化肥等生产物资,还有天天雇佣人工,高佃玉已经投入了十多万元,今春又遇上干旱,前些天栽上的烟苗已经旱的打焉,急需浇水。烟田不远的山沟里有一孔泉眼,但快断流了。高佃玉只好天天开车到山下水池里拉水。但他信心十足:“有烟草部门好的扶持政策,俺再加把劲把烟田管理好,肯定赔不了,也肯定能挣钱。要紧的是俺今年打下好基础,明年把面积扩大到三五百亩,搞好水电路设施配套,建成生态黄烟基地,不光俺种烟能发财,村民种庄稼也省工省力效益高。”
站在高佃玉的黄烟基地向南望去,有一道巍然高耸的山崮,一天然洞窟贯通南北,像明镜般透亮。高佃玉告诉笔者,这道山崮叫透明崮,关于它的形成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很久以前,山前山后住这两户人家,山前王家的女儿爱上了山后赵家的儿子,然而两家贫富悬殊,当赵家差人提亲时,姑娘的父亲说:“两家有大山相隔,来往很不方便,如果赵家能在三天之内开出一条山洞,让王家直通赵家,就把姑娘嫁过去,否则没门!”担山填海的二郎神听说此事,拿起担山的扁担,对准那座山猛力捅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把大山正中捅了个大窟窿,赵家到王家有了一条近道。王家无话可说,只得选择良辰吉日把姑娘嫁到赵家。
美丽的传说传达出当地人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环视山下的里峪村,一百来户300多口人的小村子在群山环抱中,安静而祥和。然而由于村民大多以种植玉米地瓜和中草药为主,收入很低,青壮年纷纷到外地打工挣钱,走不出去的,还有那些留守妇女和老人,他们的经济来源很成问题。高佃玉发展生态黄烟基地的做法,无疑为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挣钱,提供了一条好路子。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