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四川在线报道
夏日的剑阁大地,处处生机盎然。
7月12日,驱车沿国道108线下(寺)普(安)段一路走来,“要致富,走烟路”、“种烤烟,建洋房,喜气洋洋当新郎”等有关烤烟产业发展的标语不时映入眼帘。烤烟,已成为四川省剑阁县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从试种期的35亩、产量125担发展到如今的8万亩、目标产量20万担,剑阁探索出一条发展烤烟产业的新路子。
嬗变 圆60万农民致富梦
“富民强县,就要做大做强烤烟产业!”烤烟产业被定位为剑阁由山区农业向现代农业嬗变的突破口。
剑阁烟叶产业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剑阁种植烟叶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川北地区的烟叶主产县,种烟历史悠久,生产基础雄厚。改革开放后,该县曾先后两次兴办地方卷烟企业,生产过4个牌号的卷烟,最高生产量为1200大箱。
1988年,剑阁县委、县政府踏上了试种烤烟第一步,种植烤烟35亩,收购烟叶125担,实现产值25000元,创税5000元。
经历全国烟叶生产实行严格“双控”政策的挫伤,克服“烟贱伤农”的负面影响,2005年,剑阁烤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广元烟叶,打造川北烤烟基地”的号召下,剑阁县委、县政府紧抓机遇,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和措施大抓烟叶,强力推进烤烟生产的突破性发展,全县种植的1.8万亩烤烟共收购烟叶5.4万担,创产值2293万元,烤烟产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2006年起,剑阁烤烟产业逐渐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园区 产业化发展的载体
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走在剑阁县城北镇亮垭烟地里,800亩绿油油的烟苗长势十分喜人。
“我们要打造烤烟产业的航母!”城北镇党委书记梁赛指着眼前成片的烟地自豪地说。今年,该镇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水果栽植面积已超过万亩,烤烟种植也达到3210亩,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全县烟区还建立起烟叶种植‘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生产服务体系,不仅大大降低了烟农劳动强度,更间接提高了烟农收入。”县烟草办主任高峰告诉记者。“工场化”指的是工场化育苗、工场化烘烤,“专业化”指的是机耕、栽培、植保等中间环节都有专业化服务队来帮助、指导烟农。
“现在种烟比以前轻松多了。”城北镇亮垭村村民张正和说,烟苗在育苗工场里统一培育,耕地有机耕专业队,搬运有运输专业队,以往最头疼的烟叶病虫害防治也有专业负责人员。碰到任何技术难题,只要打个电话,专业技术人员就会很快上门服务;遇到天灾,还有补贴。
延伸 与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集中烤房比土烤房强多了,烤出来的烟叶颜色均匀,质量好。”普安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内的烟农岳含武告诉记者。剑阁县烟叶生产基本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供苗、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统一分级,促进主要烟叶技术标准化、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主要业务操作专业化,全面提高了烟叶生产水平。
“我正在准备开办农家乐。”村民唐文礼兴奋地说。他家原有的5.7亩土地,因建物流园区被征用后只剩下1.1亩了,对此他没有丝毫抱怨。唐文礼就地就近在工地上打工,成为拿工资的农民,他还准备在物流园区外面开个农家乐。“等园区建好后,旅游的、买卖烟叶的人多得很,不愁挣不到钱!”
“以烤烟种植为龙头、常规作物为辅助、养殖业为补充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普安镇党委书记唐怀国欣喜地看到了现代烤烟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该镇通过烤烟种植项目带动,核心示范区内的果蔬、畜禽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观光体系建设,农村生产、生活面貌将彻底改善。
推动农业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与二三产联动发展,使产业间相互配套,这样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在剑阁的烤烟生产领域萌芽。农业和乡村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餐饮会务等产业相结合,不仅仅提供农产品和大量就业岗位,而且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延伸了农业产业的链条,实现了集聚化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更加凸显。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