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玉溪新闻网报道 在其它经济作物的有力竞争之下,一些水利设施、道路设施等基础条件好的坝区农民渐渐放弃了烤烟种植,烤烟种植开始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山区集中。作为山区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支柱,在大旱之年,如何突破烤烟生产困局,提高烟叶质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烟农面前的一道难题。
久旱喜雨
5月8日,一场像样的雨终于落了下来。对于久旱逢甘露的烟农来说,这无异于天上掉下了金子。
5月9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研和街道玉屏村委会黑泥村随处可见烟农们忙碌的身影。他们要借着难得的雨水濡湿土地的机会,尽早把烟栽了。烟农们不会轻易浪费这珍贵如油的雨水,一些人手有限的家庭由于忙不过来把烟栽进地里,而又担心雨水蒸发了,只能先把薄膜覆盖在整理好的烟墒上,留住水分。
接近中午时分,村民们都纷纷回家了,施福春依然低头忙着。有村民在地头递烟给他抽,和他攀谈,他都不忘丢下手里的活计。他用竹竿在地里比划着,从而使锄头挖下去的每一个塘不至于走偏,锄头下去带出来的泥土都湿湿的、酥酥的。村民告诉记者,苦等的雨终于下下来了,要是不下雨他们都不敢把烟栽下去。
在离施福春的烟地不远的地方是一个小坝塘,但是坝塘里已经没有一滴水,底部的淤泥被太阳炙烤得开满了裂纹。据了解,坝塘自去年11月份就已经干枯了。村民们告诉记者,这场雨对于缓解旱情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提振了村民们烤烟移栽的士气。在下雨的当天,村里连弯腰都困难的残疾人也到地里,抓紧时机移栽烟苗。
村民施永雪告诉记者,他家今年共有10亩地要栽烟,除栽烟外还种包谷、萝卜等作为补充。据了解,黑泥村是研和街道最远的一个山区彝族自然村,全村共有土地1600多亩,155户人家,平均每户10多亩,栽的几乎都是烤烟。作为研和一个山区村委会,玉屏东西面分别与通海和峨山相接,烤烟栽种面积为3400亩,每年的烤烟上交量为44.5万公斤,占整个研和的90%左右,而黑泥村烤烟上交量又占去整个玉屏村委会近1/3的比重。
烤烟上山
离玉屏村委会不远的地方,村民王孝明正在田里忙碌着,这是整个玉屏村水利条件较好的地方。他的对面就是一条宽宽的河,天虽然旱,河断流了,但一些地方仍有积水,田里的土也有难得的潮气。他边挖塘边告诉记者,他要在这片上好的田里种上四季豆,而烤烟则栽在一些偏远的山地上。那些栽烤烟的山地,因为路远,要是挑水浇烟的话,一天只能挑四五趟,一趟只能浇一两分地。
而之所以不愿在水利条件好的地方栽烟,他告诉记者,栽烤烟不划算,成本投入大收入小。黑泥村小组长李和有给记者盘了一下家底:栽烤烟8亩,一亩需要780多元的化肥农药,烤烟用煤每亩500多元,栽烟每天拉水又是近100元,栽烤烟每年从2月就一直要忙到10月,一年的总收入只有2.4万元左右,垫本就将近1万多元。
在研和街道,一个种蔬菜的农户告诉记者,因为蔬菜一年可以产多季,他家种7分地的蔬菜一年就可以有8000多元的收入,如果在雨水好的年份,收入可以在1万多元。玉屏村党总支书记王孝华做了这样一个比较,同样一亩地,种菜豌豆农户可得7000—8000元的收入,栽烤烟只能得4000—5000元,而除去垫本,烤烟收入会更少。在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烤烟高的情况下,在一些水利设施、道路设施等基础条件好的坝区,农民逐渐放弃了烤烟栽种。而山区由于水源等因素的制约,只能选择栽种需水较少的烤烟作为主要经济支撑。
红塔区烟草产业办公室主任邹发金告诉记者,在坝区其它经济作物的有力竞争之下,烤烟的经济收益优势不明显,再者,单就红塔区坝区范围看,平均每户家庭拥有的土地仅为3—4分,不适宜连片栽种烤烟,于是烤烟栽种只得向山区倾斜。而坝区烤烟则主要通过土地流转,建立烤烟专业合作社的形式进行栽种。据邹发金介绍,现在全区4/5的烤烟产量都出自山区,坝区仅占1/5。邹发金同时指出,烤烟最明显的优势就是销售渠道稳定,而其它经济作物的价格可能会受市场的复杂影响而起伏波动。
生产受困
邹发金告诉记者,因为水源、气候等原因,在海拔1800米以下栽种烤烟,烟叶质量都不错。而如今,山地烟已成为整个烟草产业的重头,如何稳住山地烟,提高烟叶质量成为摆在地方政府和烟农面前的一道难题。王孝华告诉记者,保证烟叶质量主要的还是要提早移栽,因为到了后期受冷露水的影响,烟叶烤出来颜色不正,偏黑。烟叶质量不能保证,烟农经济肯定会遭受重创。
据了解,烟苗苗龄大概在70天左右,超过70天烟苗容易感染病毒,将影响最后的烟叶质量。其实,烟农心中也都有这样的概念:早移栽、早成熟、早收购。尽管烟草公司也出台提早移栽烟苗的鼓励措施,即烟农在5月5日前移栽完成的,每亩补50元,5月10日之前完成的每亩补30元,但是到了烟苗可以移栽的时间,一些烟农却心生犹豫,不敢栽了。李和有告诉记者,到5月4日,拥有1600多亩烟地的黑泥村只移栽了两三亩。
据介绍,烟农之所以不敢把烟栽下去,是怕栽下后没有水。黑泥村每户人家平均拥有烟地10亩,为防止死苗,烟农必须隔三差五地去很远的地方拉水来浇,这样一来劳动力根本跟不上。
李和有告诉记者,现在黑泥村烤烟生产和人畜饮水就靠一口能容150多方水的深井,深井每天定时定量放水2.5小时,能放100方左右的水,而这些水只够人畜饮用。烤烟生产只得用抽水机从井更深处抽上来,这样抽水,全村一个月电费就超过7000元。另一个事实是,如果黑泥村大量抽水,通海县清水河村人饮用水就将面临困难。
水利设施薄弱无疑是山地烟生产最大的瓶颈。据王孝华介绍,黑泥村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两个小水坝蓄水严重不足,除资源性缺水外,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引洪沟,小水坝蓄水主要靠降雨。另外,全村小水窖只有150口,数量少且分布不均。
在黑泥村一个叫水田的山箐里,记者看到一股清亮的水汩汩地流着。玉屏村委会主任柳荣春告诉记者,这股水每小时能出16方,在干旱之年这是非常难得的了,它基本上可以解决黑泥村全村生活和生产用水,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股水引到村子里面。
改善条件
从村委会到黑泥村的山路上,记者看到施工工人们正在给原来凹凸不平的土路打挡墙,夯实地基。据红塔区交通运输局驻玉屏指导员李春生介绍,这条投资近600万元的路,将建成一条水泥路,全长近9公里,宽4.5—6米,工程自4月动工,计划于8月完工,玉屏一、二、三、四小组将有1500多人受益。李春生告诉记者,这条路的建成将有利于山区群众烤烟和农副产品的运输,减轻烟农的劳动强度。
邹发金告诉记者,为巩固和稳定山区烤烟生产,减轻烟农的劳动强度,相关部门正在推进土地整治,推进坡地改台地,兴建小水窖、小水池,并扩展管网和机耕路覆盖面积。记者从区烟办推进现代烟草产业基础设施烟水配套工程、机耕路项目建设现状调查表中了解到,2011年全区投入大量资金铺设管网10多万千米,修通近1.8万千米机耕路,受益面积1.1万亩。
记者随后来到玉屏村委会关箐村,这里的烤烟在4月中旬就已经栽下,现在长势良好。王孝华告诉记者,这里的机耕路已基本修通,烟农可以开着拖拉机直接进到地边进行烟叶采收,而不像过去完全靠人挑,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力成本。一些管网覆盖的烟地里,烟农只需把水管一端接到地里的管网接头上就可以直接浇烟了。
然而,整个玉屏还有80%—90%的烟地没有覆盖管网,烟农还得依靠传统方式进行浇灌。
据邹发金介绍,由于现在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不再栽种烤烟,栽种烤烟的大部分是一些文化层次低的中年以上的烟农,除加强烟水工程建设外,还得加强烟农培训,让烟农把山地烟当田烟一样进行栽种。据了解,2011年,红塔区共投入培训经费48万元,2012年预计将投入60万元。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