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福建日报》报道 在福建省连城县文亨镇田心村,烟农谢元华连日来忙着为烟田松土、浇水、喷药。烟苗已移栽至田间,看着汩汩而出的山泉滋润着烟苗,绿油油的叶片迎风招展,谢元华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田心村曾经是龙岩最严重的旱区之一,过去村民们为了抢水,深夜守在农田争相放水,可以说吃够了没水的苦头。”村支书谢齐壁说,近年来,烟草部门进行了现代烟田改造,先后通过土地整理、兴修水库、建设沟渠路等措施,让分散、荒废的农田集中起来,使难以灌溉的“望天田”成了“水肥田”,拖拉机、起垄机等机械设备也纷纷下到田间地头,烟区的烟叶产量、质量稳步提升。
烟农减工增效 粮食增产增收
福建省是全国第六大重点优质烟叶产区,烟叶生产分布在龙岩、三明、南平三个地市,约有烟农6万户,年生产规模近15万吨,占全国烟叶总产量的6%左右。但由于山区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制约着当地包括烟叶在内的各类农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以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省烟草部门在烟区全面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使不少地区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大增强。据统计,2005年至今,全省烟草部门共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9.11亿元,其中烟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34亿元,配套完善沟渠、机耕路、塘坝、防洪堤等基础设施27754项,累计建成沟渠8880公里,机耕路7139公里,受益基本烟田210万亩,烟农因此每亩减工增效362元,走在全国山地烟区前列。
“溪源山附近的金叶水库去年刚刚建成,以前放水到田里至少要40分钟,现在20分钟就可以灌好了,蓄水、排水也不再成问题,不但省时省力,而且产量还有了大幅提高。”烟田改造后,谢元华欣喜地发现烟地肥了,稻子也跟着增产。于是,他不满足于自己种的8亩地,又从别人那里流转来10多亩农田耕作。“如今,一年靠烟稻轮作,纯收入就有5万元。”
有关人士表示,按福建省烟后稻平均亩产约447公斤计算,烟后稻年产量可达42.3万吨,为全省粮食增产增收作出贡献。
改善农田设施 亟须部门合作
有收没收在于水。相对于田心村这类村庄,福建省大部分山区农田设施改善任务依旧繁重。
在宁化县泉上镇青瑶村,烟草部门正准备建造一座新水库——东坑水库,以解决青瑶、谢新、罗李、泉上、联群5个建制村8450亩耕地灌溉问题。
“虽然我们已有一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泉上水库,但由于库区地势低,无法有效灌溉海拔450米以上的农田,因此这5个村一直是靠天吃水。其实,我们的土壤还是挺肥沃的,前年国土部门还进行了土地整理,认为只要解决了水源问题,农田产量就会好起来。”泉上镇镇干部游东雄说,东坑水库选在了高海拔位置,建成后可以增强灌溉力量。
据介绍,为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今年宁化县将在烟草部门支持下,建设包括东坑水库在内的四大水源工程,总投资2.4亿元,烟草补助资金1.85亿元,建成后可有效改善5个乡镇的9.97万亩耕地灌溉、6.73万亩烟田抗旱问题,同时还可解决当地自来水水源不足问题。
不仅如此,在全省烟区,烟草部门还将援建19个水源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13.7亿元,其中烟草补助10.7亿元,由此而受益的农田将达19.1万余亩。此外,他们还将按照每亩补助3500元的标准,整理土地3万亩,在烟区兴水治田、反哺“三农”。
“这些既是工业反哺农业的惠政体现,也昭示了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不是一家之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宁化县委常委、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小彦认为,目前,一些部门各司其职,在各地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些项目彼此重叠。如果这些力量能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发挥各部门资金、人员、技术等资源的最大效用,基层便可以更好统筹规划、重点推进,确保项目尽早开工,惠泽更多山区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