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弥渡消息 正是春耕备耕热火朝天的关键时刻,面对三年连旱的严峻形势,云南省大理州烟草公司弥渡县分公司切实加强领导,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迅速行动,把“抗旱保育苗促移栽”工作与坚持“三个全心全意”、努力做到“三个始终”专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性,“树新风、走基层、促抗旱”,确保全县6.8万亩、18.5万担烤烟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全县烟农收入2.4亿元、财政收入4200万元目标圆满实现。
认清形势加强组织领导是打赢抗旱攻坚战的保障。去年冬春以来,弥渡县旱情持续加重,库塘蓄水严重不足,被列为大理州三个特旱区之一。随着旱情的发展和现有蓄水的消耗,烟叶生产用水形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县分公司负责人顾荣华介绍:去年冬春以来,全县几乎没有降雨,2012年1月份,全县降水量仅为2.4毫米;全县烟区计划蓄水4677万立方米,实际蓄水仅2196万立方米,蓄水率仅为46.97%;全县规划育苗点12个,计划育苗8649.6万株,规划种烟地块697块6.8万亩。其中,有水育苗的育苗点仅有4个,需找水、拉水、抽水抗旱的育苗点就有8个,有水栽烟的地块有126块1.3万亩,需拉水栽烟的地块508块4.5万亩,无水栽烟地块63块1万多亩。
针对当前旱情,县局(分公司)迅速成立抗旱工作组,分公司负责人顾荣华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全面负责,带领生产科和烟站人员深入各种烟乡镇、村、各育苗点指导、督促烟农抓好抗旱保育苗促移栽工作。认真实施领导班子、机关部门挂钩联系乡镇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广泛动员干部职工沉下身子驻村蹲点,“树新风、走基层、促抗旱”,配合各乡镇烟站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旱情发展,了解烟农需求,摸清蓄水情况,督促指导群众千方百计做好找水和补水工作,抓实抗旱育苗、烤烟计划落实、抗旱科技措施推广等工作。成立抗旱督查组,督促检查各部门纪律作风情况和抗旱工作开展情况,着力提高执行力,确保责任人员到岗到位,全面履职,确保各项抗旱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做好蓄水补水工作是打赢抗旱攻坚战的当务之急。县分公司高度重视蓄水补水工作,抗旱工作组在全面摸清蓄水情况的前提下,深入乡镇、村组动员广大群众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利用现有水利设施进行能蓄则蓄、能引则引的补水工作,确保每个种植片区有水栽烟,有水保苗。
苴力镇五台村委会地处高寒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村,由于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以来都是弥渡县最干旱的地区之一。2010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烟草部门的支持下,五台村积极寻找水源,筹资100多万元,实施了提灌工程,从高差589米的河坎子山箐里把水分三级提上来,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今年又是一个大旱年,该村群众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烟草部门发动下,利用提灌工程积极做好水窖蓄水工作,为烤烟移栽作充分准备,成为全县水窖补水工作开展得最好的地区。在提灌工程新村蓄水点,从河底提上来的山箐水正通过中转蓄水池源源不断向山上的水窖输水,该村普秀红户今年打算栽6.5亩烤烟,通过提灌工程,为4个水窖蓄满了水,他说:“现在水窖蓄满水了,听说烤烟收购价格又有了提高,可以放心栽烟了。”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字丛宾说:“有了这个提灌工程,五台群众栽烟积极性高了,今年全村计划栽烟2620亩”。
弥渡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县分公司抗旱工作队针对不同种烟片区缺水类型,帮助各村算清水帐,认真制定切合实际的抗旱实施方案,做到一村一个预案。多方整合抗旱资金130万元,购置抽水机100台、发电机30台,水箱、水罐50个,对旱情严重的烟区水窖补水、建造机电井、挖掘水源取水、沟渠修复、育苗补水等进行补助。发动群众能引则引、能提则提、能拉则拉,最大限度将水窖、水池、小塘坝蓄满水。到目前,对30060口烟水窖、2417座水池进行了补水。
落实面积科学抗旱是打赢抗旱攻坚战的关键。稳定规模,落实种植面积是完成计划任务的保证,县分公司超前谋划2012年烟叶生产,强化对烤烟收购政策的宣传工作,按照水源情况优化布局,严格计划分解和面积落实。目前,全县已落实烤烟种植面积6.8万亩,指导性计划种植面积已100%落实到了种烟农户,确保了烤烟种植规模的稳定。
把科学抗旱放在工作首位。全县12个育苗点2月15日开始育苗,计划育苗8649.6万株,至27日已育苗7438.6万株,全县预计3月1日前全面完成育苗工作。在保证烟苗用水的基础上,分公司制定了系列科技措施,加强育苗管理,着力培育充足的高茎无毒壮苗。科学应对,加大抗旱技术培训指导,组织抗旱技术服务队,深入各村对烟农进行抗旱技术培训,全县共举办培训60余次,培训烟农60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科学掌握移栽节令,通过组建成立的烟农专业合作社,组织大型拖拉机、旋耕机等机械对烟田地进行深耕深翻,按保水保湿原理科学理墒,100%实行先盖膜后栽烟保水栽培,普及施用有机肥,提高保水抗旱能力。预计4月5日至4月25日高标准完成预整地,4月20日至5月10日完成移栽工作。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