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5月9日下午5点半,设计师柳智磊在图纸资料移交单上郑重签上了“自动码包机——入库图纸173张”字样,至此,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物流产品所圆满完成了“打叶复烤原烟麻包自动卸货系统”的开发设计工作。
一个多月前,物流产品所接到通知,要为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曲靖复烤厂提供一套具备原烟麻包自动卸车、输送、码包、装车等功能的自动化烟叶麻包卸车码垛系统。设计三室主动请缨,承担了这个设计项目。
在与客户深入沟通后,室主任黄伟发现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方面,曲靖复烤厂8月中下旬就要使用这套设备,也就是说,设备设计、制造、调试的时间总共不到5个月,留给产品开发、图纸设计的时间至多两个月;另一方面,昆船公司的物流产品此前从未有过在复烤企业应用的先例,设备总体方案要全部重新设计,难度大、耗时长。同时,他们还面临着一个大难题——实现客户的功能需求,至少需要10台以上的设备,而其中一半以上昆船公司甚至全行业都没有技术储备,需要从头开始设计。
聚力攻关,3月15日,设计三室成立了“打叶复烤原烟麻包自动卸货系统”设计项目组,开始进行总体方案设计。
项目组在前期与客户沟通形成的初步方案基础上,根据以往设计经验进行细化,很快,第一套方案就出炉了。但在随后的小组讨论中,大家发现,此方案设计使用货叉叉取麻包,需用到四个伸缩货叉,这将大幅增加设备制造成本,而且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货叉抽叉时容易使已就位的麻包偏离工作位置,影响下一工序的正常进行。
针对这些问题,项目组对方案进行了修改。第二稿方案中,货叉叉取麻包的设计被改为使用扫推板将麻包推至工作位置。但是按设计惯例,扫推板与输送带之间必须预留出至少20毫米的安全间隙,由于麻包较为柔软,推顶时可能会夹在间隙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第二套方案又被推翻了。
这样一来,留给后期设计的时间越来越紧迫了。项目组没有气馁,他们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在设计方案中增加了一台新设备——移动带式输送机,用以实现货叉的功能。该设备成本只有货叉的四分之一,而且不会影响麻包的货姿。4月初,由自动卸货机、带式输送机、自动码包机、双工位穿梭车、移动带式输送机等12台设备组成的最终方案敲定,很好地满足了用户提出的所有需求。
4月8日,在班前会上,黄伟对单机设计任务进行了分解,由项目组几位成员分别负责设计自动码包机、移动带式输送机、人机工程、自动卸货车和皮带机等重点设备。
设计师阮旭艳负责的是移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这是集移动、输送、接投料三个动作为一体的关键设备。阮旭艳考虑到,上游设备接料口空间有限,移动带式输送机的“骨架”要小巧且足够结实,在4个重量为40公斤的麻包的压力下,“骨架”变形量必须控制在毫米级。
为此,他摒弃了传统的依靠经验和公式计算的设计方法,而是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经过计算机有限元仿真分析,阮旭艳发现,如果用普通的等尺寸型材做“骨架”,会带来两个问题:接料口处安全间隙太小;“骨架”过于结实,造成材料浪费。经过计算机优化设计后,他最终确定使用接料口处尺寸较小、出料口处尺寸较大的楔形机架截面设计,确保接料口处变形量仅有1.5毫米,满足了设备的功能需求。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全室11名设计人员的加班日程都排到了“五一”以后。在这一个多月里,吃加班饭的20分钟成了大家的休息娱乐时间,用手机拍盒饭发微信成了保留节目。晚上10点以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柳智磊第一件事就是奔到摇篮前亲亲早已熟睡的儿子;因为“五一”要加班,原计划回老家的史柒生只能通过电话问候一下年迈的父母……
在大家的努力下,5月9日,836张图纸终于全部按质按量下发到生产单位。
据了解,根据生产计划安排,7月,新设备将在设计研究院新产品试制中心进行试验验证;8月中旬,新设备就将交付曲靖复烤厂接受用户的最终检验。目前,“打叶复烤原烟麻包自动卸货系统”在国内尚无成功运用的案例,如果能达到预期效果,昆船公司此次设计开发的设备将首次实现复烤收储一体自动化,大大降低复烤厂家的人力成本,改善人工作业中原烟的造碎问题,在复烤企业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