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中国烟草资讯网报道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低焦油卷烟逐渐成为市场新宠。满足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低焦油卷烟,既是工业企业的共同愿望,也是行业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然而受技术手段、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低焦油卷烟还没有成为卷烟消费主流。湖北中烟加紧技术研究,在不影响卷烟吸食口味的前提下,努力降低“黄鹤楼”卷烟的焦油量及危害性指数,其努力与探索,值得借鉴。
随便拿出一包卷烟,包装上“焦油量”、“烟气烟碱量”、“烟气一氧化碳量”三项指标分外醒目,行业从这些衡量卷烟危害性的基本指标入手,深入推进卷烟降焦减害战略性课题和减害技术重大专项实施,努力突破传统卷烟降焦减害的“瓶颈”,为降低卷烟危害做出努力。
经过多年持续探索和努力,国产卷烟焦油量进一步降低,低焦油低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卷烟产销量持续增加。2013年,8毫克/支及以下的卷烟销量达到706.18万箱、同比增长8.04%。虽成绩斐然,但不容回避的是,2014年以来,低焦油卷烟增长乏力,2014年1至8月份,行业8毫克/支及以下卷烟共销售约480万箱,同比增长不到3%,增幅较前些年相比已明显放缓。行业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主动“升焦”、减少低焦油规格生产等情况。
在这种环境下,“黄鹤楼”的低焦油卷烟仍实现较快发展,稳居行业低焦油卷烟销量榜首。低焦“黄鹤楼”的腾飞,离不开湖北中烟先行一步的提前谋划,离不开其多年来的技术储备,也离不开其手中的“秘密武器”——重组烟叶。
更名
低焦油卷烟是卷烟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其增长乏力、部分企业的选择性放弃等现象为何会出现?
究其原因,其实不难理解。由于降低了焦油量,低焦油卷烟的吸食口味较淡,在烟气、烟香、吸食满足感等方面与普通卷烟有所区别。任何一种新生事物从被接受、认可到主动选择,都需一个适应过程,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在市场中主动选择低焦油卷烟的消费者仍属少数。而进入2014年后,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冲击、消费政策影响,不少卷烟品牌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增长乏力等态势,一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便选择性放弃了吸食口味略淡的低焦油卷烟。
与普通卷烟相比,低焦油卷烟在配方中都或多或少含有烟草薄片成分。“与烟草一样,烟草薄片也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国际烟草界便已经开始应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烟草引进了烟草薄片。当时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充分利用烟叶原料,减少生产中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于,卷烟配方添加烟草薄片后,将改善卷烟吸阻、优化吸食口味。而且配方中使用烟草薄片后,将有效降低卷烟焦油量,随着低焦油卷烟的发展,行业许多工业企业开始大量使用烟草薄片。”湖北中烟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虽然烟草薄片的优点明显,但其吸食口味较淡、吸食口感差等缺点同样突出,卷烟配方中大量使用,难免造成卷烟产品“索然无味”。少则无法降焦,多则失去烟香,这道横亘于行业面前的难题,曾经也挡在湖北中烟的面前。
湖北中烟是行业中较早开展降焦减害研究的企业,但当时主要研究用物理降焦手段实现降焦目标,随着研究的深入,物理降焦的瓶颈开始显现。“举个简单的例子,增长滤嘴长度将有效降低卷烟焦油量,但一支烟的长度有限,滤嘴长度不可能无限加长,因此我们必须从化学降焦的角度入手,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大量使用薄片。”该负责人如是介绍。
创新在问题倒逼中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湖北中烟开始重新审视薄片的作用,并一改行业的标准称谓,改称其为——重组烟叶。2007年,湖北中烟正式组建“黄鹤楼”重组烟叶技术研究所,并于2010年通过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认证。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该研究所构建了重组烟叶质量评价与提升技术体系,开发出天然增香型、减害舒喉型等四大系列重组烟叶产品,为低焦“黄鹤楼”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跨越
从“再造烟叶”到“重组烟叶”,一词之变,差距几何?对此,“黄鹤楼”重组烟叶技术研究所负责人从内在成分和制作工艺两个层面进行了解释。
从内在成分上来分析,再造烟叶偏重“造”,依靠溶液提取烟叶原料中的成分后,使用造纸法工艺生产出薄片;而重组烟叶偏重“组”,首先根据“能分尽分”原则,把烟叶原料中的各种成分完全与纤维剥离,其次利用反应控制等手段,剔除溶液中不适用的果胶、蛋白质等大分子成分,最后再按照品牌需求,添加天然香原料及烟草化学成分,实现了对烟叶原料化学成分的优化重组,更好地突出了烟草特色。
而在制作工艺上,再造烟叶多用“外纤”,即非烟植物纤维;重组烟叶则得益于前期的“能分尽分”,可以实现以烟草纤维为主要原料。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烟草纤维所制造的薄片与天然烟草原料更为相近,在显著影响吸食口感的疏松性、柔软度等指标上,较“外纤”有着显著优势,可用性及易加工性更强,可以更好地还原烟草本色。
更好地突出烟草特色又还原了烟草本色的重组烟叶,已经成为“黄鹤楼”低焦油卷烟配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真正成为湖北中烟的“秘密武器”。
尽管重组烟叶有着难以比拟的优势,但实验室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产品的成功,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偏差、与原配方的适应等仍考验着湖北中烟人。“我们技术中心与‘黄鹤楼’重组烟叶技术研究所共同探索,还广泛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最终在制浆技术、提取浓缩反应技术、感官重组调配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不但获得多个专利,还实现了从‘实验室’向‘成品’的‘完美’跨越。”湖北中烟技术中心负责人自豪地说。
湖北中烟宽敞明亮的重组烟叶生产线车间
以创新为企业文化核心的湖北中烟人,却并不满足于此。2013年,“黄鹤楼”的“雪雅香”品系一经上市,立刻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作为“中式雪茄”代表之一的“雪雅香”品类,集合了传统雪茄的浓郁、芬芳和中式卷烟的柔和、细腻,无论内在质量还是外在设计,均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而其极具传统雪茄优雅特色的烟叶裹衣,更成为这款划时代产品的点睛之作。这,便是重组烟叶的杰出代表。
“‘雪雅香’的烟叶裹衣,不但与内在烟丝同色,还添加了可以更好突出叶组配方的天然香原料,使得‘雪雅香’内外焕然一体。这种应用只是我们探索重组烟叶应用的一个方面,我相信,随着低焦油卷烟的发展,重组烟叶必将焕发出更大的魅力。”湖北中烟技术中心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表示。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