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有一种玉米叫“珍珠黄”,来自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研究人员说,难得的自然生态环境,赋予“珍珠黄”独特的优良品质。
有一款卷烟叫“真龙”(巴马天成),是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军团中的佼佼者。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真龙”(巴马天成),在孕育之初便执著于原生态路线。
有一天“真龙”(巴马天成)相中了“珍珠黄”。经过苦苦“追求”,它终于为自己的滤棒“迎娶”了这位完美“新娘”,演绎了独有的生态减害“传奇”。
将原生态理念进行到“嘴”
卷烟也“绿色”——这是近几年烟草行业卷烟产品生产新理念。
“绿色”卷烟,一方面要保证原辅材料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解决降焦减害与保香增香互为消长的难题。
2010年,坚持走创新驱动、特色引领道路的广西中烟,矢志利用巴马独特的原生态元素,打造一款体现生态理念的低焦产品——“真龙”(巴马天成)。
巴马县,因百岁以上老人占比居世界首位而闻名遐迩。研究发现,这里的水、土、空气、阳光,有着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优越性。
巴马的水,伏流千米,融入多种有益微量元素,呈弱碱性,为巴马自然界最特殊的产物。巴马的土壤,富硒,具备原始的自我调节能力。巴马的阳光,富含被誉为“生命之光”的远红外线。巴马的空气,负离子含量高出清新空气20倍。大自然的恩赐,使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
巴马烟叶、巴马火麻油、巴马水、巴马植物萃取香精……都被列入“真龙”(巴马天成)的工艺配方。那么,“入口”的滤棒如何完成生态减害使命?有没有一款滤棒添加材料,帮助“真龙”(巴马天成)实现生态降焦减害?寻寻觅觅,他们的目光停留在多孔玉米淀粉身上。
多孔玉米淀粉是一种新型安全吸附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但当时尚未实现在卷烟滤棒中的应用。一是因为其过滤烟气的能力还不够强;二是因为即便将其加入,生淀粉的涩感也会混入烟气,影响卷烟吸味。
“能否利用技术手段将其重塑?”广西中烟领导班子大胆设想。
“理论上没有问题!”广西中烟技术中心基础研究所纳米技术应用研究室主任冯守爱博士与其研究团队,在进行了严谨的科学论证后这样认为。
2011年5月,广西中烟多孔玉米淀粉颗粒研制及应用项目组成立。项目组集结了技术中心产品、材料以及基础技术研发部门的技术骨干,大家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了多孔玉米淀粉颗粒在滤棒中的应用研究。
来自巴马的传统玉米“珍珠黄”,自然成为淀粉原料的首选。
高科技塑造完美“新娘”
利用生物技术,将微米孔径的多孔淀粉调制成纳米孔径,提高其比表面积,增强吸附能力;使用湿法造粒和微波烘烤技术制备纳米多孔淀粉颗粒,使淀粉颗粒产生与烟气协调的香气物质。
项目组勾画出这样一幅技术蓝图。
蓝图的亮点在哪里?
在于利用食用玉米淀粉构筑生态减害材料,实现烟气减害与增香的统一。
蓝图的难点在哪里?
在于微波烘烤玉米淀粉“熟化”过程中定型与烘干两个工艺段的技术参数掌控,要兼顾淀粉颗粒的机械强度、减害性能,还有香气值。
若能实现,必然在滤棒降焦减害材料添加技术中独树一帜,进一步丰富行业降焦减害技术体系。
在整个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历经近千次试验,攻占了两个技术高地。
一个是实验室环节,配方和工艺的研发和控制。香喷喷的玉米淀粉成了项目组的“零食”,烘烤、品尝、评吸……反反复复尝试。2011年年底,纳米多孔玉米淀粉颗粒终于被制备成符合滤棒应用要求的微小晶体状颗粒。
一个是实现批量生产环节,对隧道式微波炉蒸汽压的控制。要顺利完成实验室间歇式生产向连续化生产的转身,建设一条流水生产线,是必然要求。生产线独特的需求,没有标准设备可以满足,定制是唯一出路。
守得云开见月明。年产能力为30吨的“真龙”新型滤棒材料定制线于2013年正式投产。
让我们看看现在“珍珠黄”和滤棒是如何结合的。
当白里透黄、散发着熟玉米清甜香的多孔玉米淀粉颗粒出炉后,漂洋过海前往印度尼西亚。在那里,每100毫克颗粒被添加到两截外裹沟槽纸的醋纤滤棒中间预留的6毫米长的空腔里。这款醋纤——颗粒——醋纤三元复合滤棒,就是“真龙”(巴马天成)的专属嘴棒。
经检测证明:纳米多孔玉米淀粉颗粒添加到滤棒中后,较好地截留了烟气中的焦油和烟碱,选择性降低了部分有害成分,卷烟香气量增加,刺激性和杂气减少。显著的吸附效果,缘于被制成纳米孔径的多孔淀粉,比表面积比常规多孔淀粉成倍增加,在滤嘴中大大增加了和烟气的接触面。加工的过程如同烤面包,利用的是淀粉的凝胶化反应和羰氨反应,绝不添加黏合剂,并产生怡人的烘烤香。烟支燃烧过程中,玉米的清甜香与烟气协调融合。
“真龙”(巴马天成)一亮相,便得到诸多关注,并很快在广西走红,如今已经覆盖全国100多个地市。
严苛标准只为“入口”安全
“真龙”(巴马天成)嘴棒中的多孔玉米淀粉颗粒可以食用,这绝对不是夸口。
多孔玉米淀粉颗粒在研制生产过程中经受了严格的检验、遵循着严苛的标准,切实保证了其“入口”安全性。
生产淀粉颗粒用的玉米原料,要确保是巴马的“珍珠黄”。尽管“珍珠黄”价格高、出粉率低,但它天生丽质难被弃,不但无任何污染,而且香气值没有其他玉米可以媲美。广西中烟还请权威部门对多孔玉米淀粉颗粒进行了食品安全检测,确保其安全性切实达标。
出品的淀粉颗粒水分含量实行严格控制,以保证颗粒经过空间转移进入滤棒后,和烟丝水分含量基本保持一致,减轻对烟气含水量的负面影响。
量身打造的“真龙”新型滤棒材料定制线,也全部实行高标准。为了满足极致产品的极致需求,生产流水线上的核心设备,间距精准到了毫米;使用的加工材料,均为高档餐具生产专用材料。车间的卫生管理也毫不含糊,参照《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进入人员必须穿鞋套,并进行风淋除尘。
2014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多孔玉米淀粉颗粒的研制及应用”项目进行了鉴定验收,认为项目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目前,该项目的研究技术已获四项专利授权。
培育创新型特色品牌,深入推进卷烟降焦减害,并加快降焦减害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这是国家局对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明确要求。“多孔玉米淀粉颗粒的研制及应用”,正是广西中烟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的很好缩影。
在这个项目中,广西中烟首次实现了研究成果的自主产业化生产,在为行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巴马玉米产业的发展,为推动巴马经济提升作出了贡献。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