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广西消息 盛夏时节,广西中烟南宁卷烟厂卷接包车间,一抹抹跃动的红色成为了这个夏天最靓丽的风景线。
这是一道里程碑,一道南宁卷烟厂卷接包车间人才培养征途上新的里程碑。
时间定格在2013年6月15日。
南宁卷烟厂卷接包车间“一岗多能”技术比武徐徐展幕,来自甲、乙、丙、维修4个班组的33名身着红衣的操作工参加了PROTCS70-ZB45、PROTCS70-ZB25、YP13、KDF2等4种机型的比赛。“一岗多能”技术比武更多侧重于整线操作比武,即卷接包装一条线全由一名选手来完成操作,创新了以往技术比武卷接或包装单机操作的模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1年7月,一棵名为卷接包车间“一岗多能”人才培养工程的小树苗破土而出。
2013年,“一岗多能”人才培养工程由一棵小苗长成了枝繁叶茂并仍在不断生长的大树。
沙磨蚌砺终成珠,化蛹为蝶舞翩跹。彩蝶蹁跹见证着卷接包车间“一岗多能”人才培养工程化蛹为蝶的奇迹,见证着卷接包车间“一岗多能”人才培养工程振翅欲飞的华章。
育才 瞄准关键岗位之需
2年,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悠忽一瞬。但在敏于学、勤于行的卷接包人心中,却注定留下浓墨重彩的记忆。
2011年,卷接包车间打赢人才培养“三难”的矛盾一度凸现,一组数据揭示了卷接包车间技能人才培养的最大隐忧:卷包线由13组机增加到16组,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紧缺,职工难适应;卷接包车间青年职工96人,每年还会新分数名大学毕业生,青工占到职工总数近40%,成长周期长难应急;南宁厂十二五技改,需要即会操作卷接机又会操作包装机的职工,而车间即会操作卷接机又会操作包装机的职工凤毛麟角,人才窘境可见一斑。
情势急迫,刻不容缓。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犹如进军的鼙鼓,为卷接包车间人才培养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难题如何破解?在认真分析行业基本状况和车间面临形势任务的基础上,卷接包车间“一班人”形成共识:必须采取超常举措,重点培养一批一岗多能的领头雁,全面带动整个“群雁”。
思路既定,实施方案快速推出。于是,一个以培养急需人才为突破口的《卷接包车间一岗多能培人才培训方案》应运而生。卷接包车间对照人才培养标准,按岗位逐一分析梳理,建立人才建设数据库,制定了每班每季度培养3人,一年培养36名“一岗多能”复合型人才的育才计划,并配套出台了“岗位成才、滚动育才、实践砺才、互动生才”等措施,一岗多能人才培养工程正式启幕,这项历时两年立意深远的大动作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征程。
卷接包车间引导员工转变观念,向员工提要求,压担子,对员工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技术水平上有一技之长,有自己的“绝活”,要成为“精一、会二、通三”的多面手。
2012年初,卷接包车间成立了职工大学,推出了《卷接包车职工大学建设方案》,从人才培养方案的精心设计、培养组织的有效搭建,到为推动职工成才所做的沟通协调、搭建平台、树立典范等一系列举措,以职工大学为平台,开展多元化培训,营造了学技术、比技能的良好学习氛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启动的那一天开始,在卷接包车间领导班子的心中,就已为一岗多能培养勾画出一幅全面开花的路线图:“一岗多能培养工程不仅仅是卷包线,还应该是成型机、装箱机、维修岗位,要让一岗多能之花绽放在车间全面绽放。”卷接包车间主任如是说。
砺才 以训促学练精兵
两年磨一剑,两年,既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攻坚战。而二载磨砺对于这些操作工来说,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提升,还是多岗位的全面锤炼和检验。
你有“凌云志”,我搭“登天梯”。2011年8月,卷接包车间加大对操作工的技能教育和培训力度,从卷包线入手,实施一岗多能人才培养工程。卷接包车间坚持想方设法给青年人提供学习、交流、提升、展示的平台,帮助其快速成长。车间练兵并不拘泥于培训教室内,而是主张“积少成多,教学相长”的理念。
为了让操作工迅速找准自身定位,进入角色,卷接包车间构建了一套系统化的“一岗多能”培训体系。坚持以“师带徒”等传统做法为载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式方法,创造了脱产集中培训与在岗跟踪管理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采取轮岗交流与定向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让各工种之间能够“互融”,培养即会操作卷接机,又会操作包装机的操作工。把职工培训办到班组,选择经验丰富的老机长与青年工人签下“师带徒”定下培养协议,确定培训课时及内容,制定培训计划表,老机长进行实实在在的现场示范教学;请经验丰富的老机长上讲台为操作工集中上课,形成了以职工大学为龙头、以现场实践为依托、以班组培训载体为补充的培训格局。
良禽择木而栖,栋梁成于沃土。
谁持彩练当空舞。作为正式参加工作尚不足三年的新进大学生而言,王伟是幸运的,卷接包车间的“一岗多能”培养计划让王伟走上了成长的快车道,她视这次一岗多能培养为其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王伟坦言:“在包装岗位的时候,当卷接机出现故障即使自己在有空闲,想帮忙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对于卷接机来说,自己什么都不会,只能在旁边干着急,自从经过了一岗多能培训后,对卷接机基本操作心里有了数,现在无论卷接还是包装出现问题,都可以处理,既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对自己来说,知识结构、操作技能都得到了提升。”王伟在第一份一岗多能个人小结中写了这样12个字:认知差距,感受差距,缩小差距。
在卷接包车间还有很多年轻人同王伟一样幸运,他们都在经历由“雏鹰试飞”到“一岗多能”的华丽蜕变。
说起结对子,在车间“一岗多能”技术比武中取得好成绩的车间青年员工韦革俊深触感怀。2012年1月,韦革俊和经验丰富的老机长闭艳新结成了对子。开过卷接机,开过包装机,做过维修培训工,现在在包装岗位的韦革俊这样描述他的一岗多能生活:“课堂上,经验丰富的老机长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操作经验和方法;课堂下,师傅除了向我们讲授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以自身经验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课上+课下’的培训方式,使我们能更好地实现随学随用、学用结合。”
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如今,在卷接包车间卷接、包装、成型、装箱、维修等各个岗位上,一岗多能领头雁们已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以个体辐射群体,握沙成团,努力实现着自己一个一个跨越。那是“先行先试”的求索与结晶,那是“以用为本”的砥砺与淬炼,那是“一岗多能”磨砺出的高飞翅膀!
人才兴,企业兴;人才活,全局活。如今卷接包车间这片人才培养的沃土郁郁葱葱,不计其数的“一岗多能”人才为南宁卷烟厂的十二五技改积蓄着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