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摘自《江苏中烟报》 “创优”活动是国家局引导卷烟工厂顺利转型,实现卷烟工厂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激发工厂的创新活力,支撑行业“卷烟上水平”的重要战略部署。“敬业奉献、永不满足”的淮烟人,践行烟草行业的“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共同价值观,紧紧围绕行业“卷烟上水平”的战略任务和江苏中烟新的“123”和“3个500亿”战略目标,通过扎实开展“创优”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1年10月27日,国家烟草专卖局李克明副局长来淮烟考察调研,对淮烟对标、创优活动取得的成效连用三个“不断提升”表示充分肯定:企业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成本控制水平不断提升、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企业概况
淮阴卷烟厂创建于1945年,现拥有员工1966人,占地806.26亩,固定资产原值31.78亿元。根据烟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要求,2006年7月更名为江苏中烟工业公司淮阴卷烟厂,2009年12月更名为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淮阴卷烟厂。
近年来,淮烟加大内部改革、科技投入、基础管理的力度,先后组织实施“九五”、“十五”、“十一五”技术改造。目前,企业主要装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拥有从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引进的5000kg/h叶片处理线2条,COMAS烘丝机1台套,HXD在线膨胀设备1台套,SH93叶丝高速膨胀干燥设备1台套,SP81烟梗制粒膨胀设备1台套,从德国和意大利进口的PT2-2、FK701、F8、M8等卷接机组14台套、超高速机组4台套。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标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0012计量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正在建立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
先后引入和实施目标管理、体系管理、6S管理、TnPM、6sigma管理项目、安全“三化”建设等。积极参加“卷烟工厂信息化建设”专题,结合精细化管理要求及管理项目的开展,不断深化信息系统应用。
“创优”前后,企业相继获得“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烟草行业先进集体”、“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江苏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单位”、“江苏省质量奖”等并保持,“十一五”技改工程荣获“鲁班奖”。
创优之路
2009年2月,确立建设一流卷烟制造工厂的中长期奋斗目标,通过打造“五个一流”,实施“三提两改工程”,争取在全国烟草行业率先建成一流卷烟制造工厂、现代卷烟工业企业。
2009年5月以来,严格按照国家局“创优”部署,成立创优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优工作方案,“创优”工作全面启动。
2009年下半年,启动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全面践行“志•行”文化体系。
2010年3月,办事公开民主管理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2010年11月,6S管理项目全面启动。
2011年3月,参与行业信息化建设专题。
2011年10月,启动安全文化建设项目。
2011年11月,启动Tn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项目。
2011年11月,“十一五”技改工程获得“鲁班奖”。
2011年12月,启动6sigma管理项目。
2012年2月,提出、推广和应用“净”管理理念。
2012年4月,启动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8月通过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二级达标评审。
2012年8月,启动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工作。
在创建过程中,淮烟努力打造“1+4”管理模式。
一个核心:人的价值体现
四个要素:开放的管理思想、持续不断的创新驱动、优化的管理标准、全面提高的效率转型
一个核心:人是企业的核心
打造一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有着坚定信仰的员工队伍,是淮烟领导班子的决心所在。淮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严爱相济”的理念,尊重、关爱每一名企业员工。最大限度体现员工的价值,是淮烟的管理追求。
形成全员练兵文化。为提高员工岗位技能,淮烟出台《岗位技能竞技和交流实施办法》,开展“全员、全方位、全事项”练兵竞赛活动。2009年以来开展练兵707项,其中竞赛127项,涉及2300人次。
形成全员学习文化。“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形成了“学习无处不在,培训无处不有”的灵活机制。2010以来,生产部门编写了《GD包装机常用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及自检方法》、《B1小花机维护保养及故障分析》等160多个专题教材,通过“单点课”、“教练式培训”等形式,组织技术操作人员培训200多场次。
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为促进员工队伍的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将企业员工队伍分为专业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操作三大类,设定三类人才的成长通道,并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岗位与薪酬待遇挂钩。
健全岗位分析和评价机制。为激发处室职能人员活力,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出台了《处室职能人员考评办法(暂行)》,形成三级综合考评机制。
目前,企业取得质量、安全、经济等方面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16人,在岗深造研究生11人。2009年以来,企业组织各类培训班38次,参训3579人次;通过公开选拔,竞聘的方式,共有7名同志走上中层干部管理岗位;通过公推公选的办法,选拔出了10名年轻干部;聘任了工程师21人次、二级科员45人次、副主任科员10人次、高级技师1人、一级技师4人、二级技师8人、技师21人、一级操作工2人、二级操作工30人。有5名员工被授予岗位能手,其中4名员工被授予“全国烟草技术能手”的称号,1名员工获得“全省烟草技术能手”的称号。
要素一:理念是企业管理的指针
2011年,在年初工作会议上,时任厂长周涛同志提出“净”有效作业率概念,强调“净”就是去除一切借口和推诿,用实实在在的数字来描述工厂的管理水平。“净”概念的提出形成了企业的倒逼机制,淮烟从顶层开始设计和重视企业的内部资源,系统谋划,以提高设备的“净”效率为突破口,有力推动全厂工作上水平,全年生产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完成了“16+1”目标(即与2010年同等时间同样机台的情况下多生产了一台机组的全年产量),设备“净”有效作业率从开展前的83.55%左右提高到92.2%。
2012年初,企业在成功实施“净”有效作业率的基础上,提出了“净”管理理念的推广和实施要求。提炼出“挤去水分、求真求精、真抓实干、创先争优”的“净”管理理念,并从“态度、作风、境界、追求、方法”方面扩展内涵,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净”管理理念,向各个环节推广和应用,实施“净”效率、“净”消耗、“净”预算、“净”成本等管理理念,在“精”管理、“细”管理上做文章,在生产过程加工精细化上下功夫,建立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保障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打造“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优秀烟草工业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423”创新模式。即:立足4个创新源泉、开展4类创新项目、以两大创新保障,推动实现3类创新成果。
4个创新源泉:提高工艺装备水平、优化质量控制模式、强化生产过程改进、提升创优技术指标。
4类创新项目:国家局科技项目、省公司科技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企业自主创新项目。
2大创新保障:高素质人才队伍、全方位激励措施。
3类创新成果:技术水平提升、技术专利授权、技术论文发表。
建立创新长效机制。企业成立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制订《创新管理办法》,明确以提升“三效”(效果、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合理化建议等方面开展创新活动,促进创新机制的常态化,营造全员创新的氛围。
开展班组“四小”活动。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表扬小典型,做点小事情,解决小问题,技术小攻关”活动。在生产一线,发明小工具、解决小故障、编写小程序、制定小标准等活动进行得风生水起。职工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企业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与突破。
实施污水COD在线监测。为更好地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计划,创新性地建设成全国烟草第一家污水COD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对制丝车间等关键排污节点的实时监测,通过对污水监测数据了解污水排放变化规律,制定污水排放管理方案,构建起污水监控体系。
要素三:标准是企业成长的基石
淮烟积极执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测量体系、能源体系和现代企业标准体系。本着“事事有标准、人人有标准”的原则,按照“精、细、严、实”的要求,做好标准的建立、执行和创新工作。
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局、省公司有关体系建设工作要求,以国家局“三突出”原则为指导,在切实加强“五项”工作、推进“五化”建设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体系运行工作。目前,执行和建立的管理标准有299项,工作标准379项,技术标准73项,引用外来技术标准或要求246项。2009年以来,根据企业管理项目推进的实际情况,新制定了《6S管理规定》、《六西格玛推进管理规定》等48项制度。
制丝“4M”保养。企业结合不同工序特点,实施保养标准模式变革。为不断创新保养方法,改善现场环境,提高设备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