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中国烟草资讯网报道 在“卷烟上水平”的大潮中,实现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是必然选择。如何感知市场动向,挖掘自身的优势,寻找突破点成为卷烟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课题。
进入“十二五”,浙江中烟更加明确了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他们坚持“自主创新、注重实用、支撑发展、全员参与”的科技创新方针,不断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建设、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培养创新人才,不断推动公司技术创新工作,为公司整体竞争实力提升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可以说,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科技创新的“运算法则”。
“加”大科技投入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近年来,浙江中烟致力于将技术中心打造成招贤纳士的“梧桐树”,为建设一个拥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研发手段、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成果”的技术中心而努力。浙江中烟结合企业发展,不断完善技术中心“八部一站一点”的组织构架,不断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学历人才,不断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其技术中心于2011年1月4日被批准为行业认定技术中心。
技术中心科研人员专心致志做好实验
“我们现在185人,共设立10个部门,从原辅料进厂一直到产品出厂几乎都可以看到我们技术中心人员忙碌的身影。”浙江中烟技术中心副主任周建华说。近年来浙江中烟不断加大科技创新人才投入,建立了硕博结合形式的人才引进和梯次配置机制,通过博士后工作站、行业重大专项等各种创新平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领军人才。目前技术中心拥有博士8人、硕士27人,拥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0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科研经费投入方面,浙江中烟年度科技创新经费实行预算制,实现了科技投入制度化、稳定化。公司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解决相应的技术难题;配套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中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不预设经费额度,优先重点扶持解决公司发展瓶颈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方面的攻关。
在稳定增加科研投入的同时,公司重视优化投入结构和投入绩效评估。在国家局确定了科技创新8个重点领域,10个重大专项之后,浙江中烟再一次明确了自身前进的目标,并开展了大量相关技术研究。2011年至今,浙江中烟围绕中式卷烟发展纲要,先后参与了“烟草基因组计划”、“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卷烟减害技术”、“卷烟增香保润”、“再造烟叶”五个重大专项。
公司重视对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加强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每年对科技项目的进展情况,资金投入情况进行评估,对按计划进展良好、成果显著的项目给予奖励,从而激励科研人员重视项目过程管理,保证项目如期推进,提高了各项资源投入的效率,保证了科技投入符合并支撑公司发展。
浙江中烟2005年—2011年专利申请情况
2011年浙江中烟还着力加快信息化建设,公司决策层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实时、动态地掌握烟草行业卷烟生产、销售、库存等经营信息,为公司发展战略的制订与近期生产经营工作安排提供了数据与技术支撑,进一步拉近了科研工作与市场的距离。
“我们的职责就是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应对,在这一点上,各种系统的有效连接,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技术中心市场研究部主任王骏说。
“减”少有害成分
当前,“减害降焦”、“增香保润”是卷烟工业科技攻关的主基调。浙江中烟在这方面非常重视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及对品牌创新的支撑作用:浙江中烟的“利群”品牌减害降焦工作在近几年得到大力推进,“利群”系列焦油量2011年降至11.9毫克/支,同比下降1.3毫克/支;与此同时,“利群”卷烟危害指数也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利群”抽检卷烟危害指数加权平均值为8.62,同比下降8.59%。
老产品减少了有害成分,新产品开发同样取得突破。2011年,公司相继推出“利群(5mg软)”、“利群(8mg长嘴)”和“利群(8mg新版)”,2011年焦油量不超过8毫克/支的低焦油卷烟销量共计4.98万箱。
“我曾经参加了‘利群(5mg软)’的开发工作,主要研究的方向是保水材料,也就是卷烟保润技术的范畴,现在正在研究利用浙江地缘优势,将某些提取物应用到新产品中,从而达到保润的目的。”技术中心技术研究部周国俊博士说,“说起来容易,但是实际的科研工作还是比较复杂的,公司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支持和激励。”据了解,浙江中烟对2011年度创新成果和创新先进集体、个人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充分表明公司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在信息技术方面,浙江中烟着重加强软件著作权的登记管理。截至2011年年底,浙江中烟已累计申请各类知识产权213件,其中发明专利77件,实用新型专利110件,外观专利10件,软件著作权16件;获得授权专利84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
优化“排列组合”
在记者走访技术中心的时候,楼道里每一个人都忙忙碌碌,不仅因为日常科研工作的繁忙,还有一件大事等待着他们,那就是杭州卷烟厂的整体搬迁工作。新杭州卷烟厂的技改工作还在进行中,现在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在这次技改中,技术中心同样做了大量工作,技改伊始,总经理刘建设就提出:在工艺上,尽量做到宽幅适用、精确控制、机动可调。
刘建设对这个想法还有具体的理念,首先是制丝方面,他要求做好现在的三条生产线,纵向要“打通”,每条线可以生产出任意规格;其次横向也要“打通”,三条生产线整个控制水平要一模一样,每条线运行各自规格的配方,最后通过掺配,各个工艺手段能够全部发挥效用,也就是能够把所有的工艺集约使用。
“一个品牌,在生产过程中想用的工艺手段都能用上,今后的发展就不会受到工艺瓶颈的制约,才能做到宽幅适用、精确控制、机动可调,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就能提高。”刘建设对生产线改造的未来充满信心。通过技术中心推算,如果生产线按照设想改造完毕,在“利群”配方不变的情况下,原料适配率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卷接包环节,浙江中烟还力争实现全覆盖,即无论是中速机型还是高速机型,都能做到机动灵活,即便市场发生再大变化,都能及时响应。这无疑对易地生产也是一针“强心剂”,更好地保证了浙江中烟整体产品的质量把控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
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对企业而言同样如此,相信浙江中烟在今后的市场“比武”中,能够将科技能力充分转化成“战斗力”,运用自己独特的“运算法则”,规划出企业美好的明天。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