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烟田
烟草在线摘自东方烟草报 8月30日,凝聚着安徽中烟人激情与汗水、自信和希望的“黄山”(天都)在“黄山品牌发展座谈会”上惊艳亮相,展露非凡的中国气派。
作为“黄山”卷烟品牌的顶端产品,“黄山”(天都)融“名山、名纸、名家、名画”于一体,集“厚重感、时代感、鲜活感”于一身,成为中式卷烟“典范焦甜香”品类的扛鼎之作。
日前,记者走进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探寻“黄山”(天都)登顶之路。
原料:优中选精,成就焦甜香韵
焦甜香韵,是“黄山”(天都)的“品质之本”。从种植、采烤到人工片选,“黄山”(天都)所用的每一片烟叶都优中选精,所经的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
焦甜香,最早因“金叶王国”津巴布韦的烟叶具有这种神秘、独特的香气而被广泛关注。其特点是香气浓郁丰满,焦甜香特色突出,烟气圆润,整体感官质量均衡,享有“本香之冠”的美誉。
独特的“焦甜香”是“黄山”(天都)的“品质之本”。安徽中烟技术中心产品研发室主任牛勇对记者说:“‘焦甜香’是优质烟草的核心香气组成,也是成熟烟草的本质香气体现。‘黄山’(天都)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浓香型焦甜香,焦中带甜,而这种香气主要来源于特色原料本身。”
牛勇介绍说,“黄山”(天都)的“焦甜香”风格还来自于“立体三维配方”的独特配方理念----以皖南生态小产区烟叶为核心特色原料,加上国内和津巴布韦、巴西等知名产地的高等级烟叶,共同构成了“黄山”(天都)的特色原料叶组,成就了其浓郁的世界级焦甜香。
长期以来,“焦甜香”的神秘代码一直吸引着国内众多科研机构不断求索。经过多年努力,安徽烟草成功突围----从2002年选定皖南的“一块地”开始,到次年所产烟叶在国际型优质烟叶样品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鉴定中获得最好成绩,安徽烟草人依靠皖南独特的生态环境以及与津巴布韦极为相似的沙壤土、温度、光照、降水等自然条件,成功孕育出中国的“焦甜香”烟叶。
曾经只属于津巴布韦的焦甜香烟叶,在安徽烟草人的不懈努力下,最终花落“黄山”。正是有了世界级焦甜香烟叶在“东方津巴布韦”的产出,才让“黄山”(天都)这款顶端产品有了足够的自信和底气。
为了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原料品质,安徽烟草在皖南青弋江、水阳江、华阳河“两江一河”流域,规划出适宜“焦甜香”烟叶种植的57.6万亩烟田,并设立了“黄山”品牌烟叶基地单元,在品种选育、配方施肥、成熟度把握等方面严格把关,进一步彰显烟叶特色风格。
“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保障特色。”安徽中烟技术中心原料研究室主任姚忠达向记者介绍说,在这一生产指导原则之下,如何将皖南特色烟叶的“焦甜香”品质激发、固定并彰显出来,烘烤就成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环节。“低温慢烤、轻度复烤、柔性烘烤等特色工艺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传统的烘烤工艺下,烟叶被快速烘干,其中的大分子物质来不及分解,很容易造成新鲜烟叶‘烤黄、烤干、烤不香’。而低温慢烤、轻度复烤和柔性烘烤的有机结合,能很好地保证烟叶中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充分降解,小分子香气物质充分合成。”姚忠达说。
低温慢烤透出甜香,轻度复烤炼出焦香,柔性烘烤去芜存菁,烟叶本身的香气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浓郁的焦甜香韵自然得以呈现。
生态天成,再经柔性烘烤得来的特色焦甜香烟叶,也并非片片都能成为“黄山”(天都)的原料----安徽中烟人对“黄山”(天都)原料的选择近乎苛刻:原料烟叶都是经人工片选而来,都要经过专业技师从色泽、香气、舒展度等方面进行极为精细的手工筛选。
“仅仅是片选还不够,哪怕是单独的一片烟叶上,头尾或品质较差的边缘部分都会被人工剪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黄山’(天都)的每一片烟叶都是百里挑一。”牛勇告诉记者,实行精细化人工片选之后,每100公斤上乘烟叶中,仅能选出约5公斤顶级烟叶作为“黄山”(天都)的特色原料烟叶。“只有这样,才能从原料供应上保证产品质量和风格的稳定性,才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工艺:柔性加工,解码本香之冠
柔性加工,是“黄山”(天都)的“品格之骨”。从精准回潮、柔性烘丝到精控烟支,生态天成融入科技的柔性解码,让“黄山”(天都)还原出烟叶的本香。
回归烟草自然天成之本香,追求烟气平衡、气息和谐,是当今诸多卷烟产品共同的目标。那么,“黄山”(天都)如何还原“焦甜香”的本真特性,演绎“口口满足、丝丝甜醇”的独特风格?安徽中烟人给出的答案是----柔性加工。
“‘黄山’(天都)从制丝、加香、加料到包装,整个过程全部由技艺娴熟的技师来完成。按照‘轻柔’工艺的要求,以‘柔性加工’的专属特色工艺激活原料本身的‘焦甜香韵’,最大限度地减少香气物质损失。”牛勇告诉记者,这是“黄山”(天都)对烟草自然本香柔性的科技解码,更是“黄山”品牌实现自我超越的核心竞争力。
安徽中烟技术中心工艺装备室主任丁乃红告诉记者,柔性加工工艺是一种围绕凸显焦甜香的本香之韵,根据原料本身的不同特性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比如,针对“黄山”(天都)叶组原料的不同特性而采用的“柔性烘丝”工艺,就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柔性加工。
丁乃红解释说,烘丝脱水是焦甜香韵产生的关键工序,传统的烘丝工艺往往采用“高热风、高风速”的干燥模式对流传热,虽然烟丝脱水过程快,但大量的甜香气息却被带走、流失。对此,“黄山”(天都)根据叶组特性的差异,从保证产品品质的目标出发,采用“高筒温、低风温、低风速”的干燥模式,强化传导传热,弱化对流传热,降低脱水速率,实现了整个干燥过程的均衡脱水,最大程度上减少了香甜物质的流失,保留了烟叶本身的焦甜香韵。
“节流”同时,柔性加工还体现在对焦甜香韵的“开源”上。“黄山”(天都)“烟气醇厚、焦香自然,口感清爽、回味甘甜,烟气平衡、气息和谐”的独特产品口味,很大程度上是从叶组原料的低温精准回潮开始的。
丁乃红告诉记者,“黄山”(天都)的“焦甜香”主要由叶组的焦甜香韵(烟叶本身所挥发出来的香气)及前体物(烟叶燃烧过程中化学物质裂解出现的香气)构成。回潮过程中温度与水分的变化,会使焦甜香韵随烟叶化学物质的活性变化而变化,温度过高、水分过多,其损失也就越多,前体物自然也会随之减少。
表面上看,回潮过程似乎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变化,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这和炒菜的道理类似,看似简单的过程中,其实是通过各种方式控制火候、水分、时间等因素,以充分激发出食材的香味。”丁乃红说,低温精准回潮工艺的运用,就是通过低温条件下的蒸汽定量、水定量喷射等施加模式,精确控制烟叶回潮过程的温度、水分、时间,精准调控烟叶化学物质的活性,最大限度地激活焦甜香前体物,同时保留叶组原料的焦甜香韵,为后续加工创造条件。
“‘黄山’(天都)的每一包烟,我们都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来对待,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独特内涵。”在负责生产“黄山”(天都)的合肥卷烟厂制丝车间,分管工艺质量的制丝车间副主任张伟向记者介绍了另一种让“黄山”(天都)焦甜香更醇厚、烟气更纯正的精细化“分组加工”特色工艺。
所谓精细化“分组加工”特色工艺,是指整个生产流程均以彰显成熟烟草香气为核心加工理念,将原料根据产地、等级、特性等分解成不同的原料模块,以此设置不同的加工强度和参数,形成不同的加工路线,实现对原料的精细化加工。正是这种“轻柔”工艺思路,还原了烟草的本质香,让“黄山”(天都)具有了独特的风格特征。
为了让记者更直观地感受“分组加工”的好处,在一台正在运行的切丝机前,张伟随手抓起一把切好的烟丝对记者说,切丝的每一片烟叶都是精挑细选而来,切丝机会根据不同烟叶的特点,甚至是同一片烟叶的不同部分,进行刀门压力的调整,减小挤压强度,以此保持原料橘黄的色泽和舒展的状态。
“十年磨一剑,有了这些精细化特色工艺,我们完全有能力把‘黄山’(天都)打造成一款‘色、香、味’俱全的高品质卷烟。”张伟自信地告诉记者。
“黄山”(天都)在工艺设计上同样不遗余力。比如,通过加入少许果汁等天然植物提取物提香,“黄山”(天都)的烟气变得更加柔和,不仅口感得到了改善,也使其自然天成的焦甜香韵具备了一种不可模仿性。此外,技术人员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二氧化碳低温膨胀烟丝”工艺,对膨胀烟丝升华管进行革新,将业内普遍采用的300度高温膨胀法改进为低温膨胀,实现了膨胀烟丝焦油释放量的最小化与感官品质的最大化。
品位:宣纸诗画,彰显中国气派
中国气派,是“黄山”(天都)的“品位之魂”。一方宣纸寿千年,笔墨新安夺天工。方寸之间,新安画派五大名家画笔下的天都奇峰,在雪白的宣纸上渐次洇开,自然、人文、精神和谐共舞,中国气派跃然纸上。
“黄山”(天都),寄托着安徽中烟人“打造黄山品牌价值最高境界”的愿望。那么,什么样的名字才能与它配得上,使它叫得响、传得远呢?几经寻觅,有“天上都会”、“群仙所都”之称的黄山之巅----天都峰,进入了创意者的视野。
黄山以其独特的自然神采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了“黄山”品牌独具一格的人文气息;而贵为黄山之巅的天都奇峰,代表了中国传统智慧“道法自然,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