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尽管春节假期仍处寒冬之中,但作为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的首个重要节点,各地消费市场都呈现出了旺盛的活力,春节档电影更是久违地展现出一番繁荣景象。
百花齐放也意味着争论难免,话题逐渐从对电影本身的讨论延伸至了电影之外,票房高低、片方控告大V、电影粉丝间的互相指责与攻击成为重点。有电影甚至因与作品无关的两极评分过多,导致豆瓣评论区设置特别提示:“当前观众意见分歧较大,随机展示部分短评,请谨慎参考。”
舆论纷纷扰扰,话题愈跑愈偏,演员影片中的吸烟镜头成为热议焦点。针对一个25岁青年演员“究竟会不会抽烟”的讨论你来我往有理有据,看似荒谬却也暴露出烟在影视行业的尴尬现状:“人人离不开,人人不承认”。
当然,可别误会这个“人人离不开”,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不是说“是个人就得抽烟”以论证烟的必要性,而是对一名演员来说,抽烟镜头实在是太容易“出圈”了。
打开网站搜索词条“抽烟镜头”,随后出来的相关搜索便足矣说明,以至于每年都会有相关盘点出现。
近年来,随着控烟政策的逐步收紧与吸烟镜头对受众的行为认知潜移默化的塑造担忧,烟在荧幕上的出现频率大幅降低,这本是一件可以保护青少年人远离烟草的好事,如今却隐隐呈现出吸烟镜头反以“稀缺资源”吸引着人们注意力的发展态势,无论情节或质感,只要出现就会受到关注。
演员在台上因吸烟的演技或美感备受粉丝追捧,而在台下却不被允许,这也是为什么演员是否真的会吸烟遭到热议,粉丝倾尽所能撇清偶像与烟的关系。换言之,“你必须在道德标准上毫无瑕疵,你才有资格产出艺术作品”,却不知抽一根烟何时成为了道德评判的标准,台上台下割裂至极,实显荒谬。
于台下你可以因为演员在室内抽烟提出批评,可以因为歌手说自己戒烟欺骗受众而斥责,但不能因为他们是明星,就绑架他们在不违规下为人的正常权利。而于台上,因罕见反而格外显眼的吸烟镜头是否会对控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反向影响,或许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完善。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