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烟区炭窑沟村烟农在进行烟田冬深翻作业。延安市局(公司)供图
近日,在陕西富县茶坊镇西沟门村的烟田里,烟农们一边忙着烟田冬耕,一边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村的连片烟地有300多亩,这些年都被评为绿色防控示范区,每年烟草公司都往田里放烟蚜茧蜂,还给我们提供黄板、诱捕器、杀虫灯,现在烟田里病虫害很少,每年还省了不少打农药的钱,烟叶品质也是一年比一年好。”西沟门村烟农李成义笑着说。
近年来,延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用好田间“绿色卫士”,优化烟叶生产布局,加强土壤保育工作,构建起烟叶生产的绿色防控集成模式,以实际行动推进烟叶生产“绿色转型”,筑牢烟区生态发展防护墙。
凝聚“绿色共识” 用好“绿色卫士”
绿色防控措施要落实,必须依靠烟技员和职业烟农两支队伍。为让“绿色植保”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延安市局(公司)从学习、培训入手,强化组织保障和队伍建设,凝聚绿色发展共识,有效推动产区烟叶生产绿色化、清洁化。他们充分利用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烟叶绿色生产宣传培训。近年来,在全市烟叶产区开展以土壤保育、烟蚜茧蜂繁育、物理防治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20多场次,烟技员、职业烟农参训率100%。
立足烟区实际,从延安烟区烟叶主要病虫害分类、分布和发生规律入手,延安市局(公司)围绕“三虫一病”靶标,用好烟蚜茧蜂、蠋蝽等“绿色卫士”,今年在全市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3200亩,辐射面积一万亩。
“以烟蚜茧蜂和蠋蝽为例,统计数据显示,烟蚜茧蜂防治蚜虫平均防效可达72.8%,蠋蝽防治烟青虫、斜纹夜蛾防效可达55%。”11月3日上午,在富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牛武烟站,烟技员南小亚利用冬闲时机为烟农讲解起了生物防控烟叶病虫害技术。
除了“以虫治虫”,近年来,延安市局(公司)还在烟区广泛应用生物信息素诱捕器等理化诱控和生物菌剂防控技术,因地制宜构建“1+4”防控模式,即“预测预报+农业防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的新型绿色防控模式,全面构建立体化的烟区绿色防控体系。
“推行绿色防控技术,降低了农药使用,提高了烟叶品质,大家种烟省力了,收入增加了,种植的瓜果蔬菜的病虫害也少了,真是一举多得。”在培训现场,牛武镇寺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智军高兴地说。
加强土壤保育 筑牢生产基础
为保持烟田土壤可持续再生能力,保障土壤肥力,减轻烟田病虫害,近年来,延安市局(公司)不断推进土壤保育工作。
2020年以来,黄龙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设立面积100亩的土壤保育示范种植区,实行烤烟、玉米轮作制度。通过合理轮作,示范种植区土壤理化性状有所改善、有毒物质不断消除。
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州烟草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延安市局(公司)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施用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清洁环保型烟叶生产模式。在各烟区,他们全面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举措,避免烟农盲目施肥,达到了降低化肥用量、减少农业污染的目的。同时,延安市局(公司)鼓励烟农在烟田周边种植万寿菊,既增加了烟区生态多样性,又起到了驱虫作用,改善了烟株根际菌落结构和土壤的酶活性。目前全市烟田万寿菊栽种数量已超10万株。
此外,为了降低废弃的田间地膜对环境的污染,2016年以来,延安市局(公司)累计投入补贴资金140余万元,积极推动废旧地膜回收工作,回收、处理废旧地膜340多吨。他们还建起烟田台账,梳理全市烟田基本情况,取缔病害多发田块,修整易涝田块和“边角田”,让烟叶生产逐步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域调整。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将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满足工业需求为导向,跑好这场特殊的‘马拉松’,不断迈出烟叶生产创新发展的新步伐。”谈到烟叶生产工作的发展目标,延安市局(公司)党组成员、副经理云龙这样说道。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