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烟叶,关乎一个行业的根本。
本立道生,立牢根本,才可求之有道;本固枝荣,稳固根本,方能枝繁叶荣。
2022年是烟叶生产由稳转增的第一年。开局之年,烟叶产区各级烟草部门紧紧围绕“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牢牢守住‘两条底线’”的总体要求,坚决稳住烟叶生产基本盘,突出抓好稳产保供、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产业融合等各项重点工作落实,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行业整体良好运行固本强源。
种好一片烟叶 稳固一个行业
今年以来,行业坚持把稳固烟叶基础作为重中之重,凝聚多方力量,多措并举稳烟田、稳烟农、稳规模,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面对如何处理“烟”“粮”关系的关键一题,行业紧紧围绕“国之大者”,主动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既回答了做好“三农”工作要解的必答题,又找到了烟叶高质量发展的必经路。
各烟叶产区立足“三农”工作大局,将烟叶产业纳入地方大农业发展规划,推动基本烟田保护措施全面落地,进一步凝聚“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思想共识,在重农抓粮的大背景下,烟叶基础进一步稳固。
位于广西靖西市化峒镇三友村的烟区产业综合体,探索推进“烟叶+稻谷”双订单生产,推动民富村兴。沈志程摄
在云南,院士领衔、博士组队,烟粮协同、科学轮作,“一张图、一面旗、一清单、一笔账”的发展模式,将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优质烟叶核心区建设一同部署,确保粮食和烟叶种植面积常年稳定。
在贵州,“数字烟田”让基本烟田的“传统界桩”摇身一变为“数字边界”,优质烟田资源从转产流失变为与大农业的共建共享,改变了以往产业布局边界不清、无序竞争的被动局面。
目前,全国已有9个主产烟区将烟叶产业纳入乡村振兴产业进行总体部署,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行政推动力、组织保障力不断增强,推动形成抓烟叶、兴烟区、富烟农的强大合力。
面对烟叶生产由稳转增的新阶段新任务,行业上下深刻把握,统筹存量基础和增量潜力,强化供给与需求匹配,着力提升烟田综合生产能力,在确保烟叶与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之上,寻找烟叶产业扩容的关键钥匙。
四川德阳市局(公司)烟技员在田间开展打顶工作。廖琅摄
经过艰苦努力,全国烟区总体布局优化基本到位,适度规模种植水平进一步提升,品种布局更加优化,工业库存总量更趋合理,库存结构更加优化,烟叶供需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烟叶全产业链产供销循环更加畅通。
面对烟叶基层基础建设这一长久命题,行业将其作为推动烟叶生产行稳致远的关键抓手,始终坚持三大建设方向,进一步加大烟基建设投入力度。
2022年度投入资金较去年同比增幅14%,涉及各类项目19.2万件;加强分类指导,分期分批有序开展建设,积极跟进行业烟基政策调整,投入政策效能进一步提升。
与之相随的标准化烟站创建全面铺开,评价认定工作稳步推进。
四川强化收购“四员”配置,贵州全面落实四级质量岗位聘任制,福建开展技术人员定向招录,江西选派年轻干部担任烟站站长……全国各地烟区标准化烟站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山东年度标准化烟站创建优秀率达100%。
种好一片烟叶 造福一方乡土
重农强农,既是为了强国,也是为了富民。
行业坚持把烟叶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助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等方面写下责任烟草的生动实践。
守牢“米袋子”、充盈“菜篮子”、稳好“金叶子”……近年来,行业充分发挥体制和资源优势,统筹推进烟叶种植与其他农产品种植有效衔接,为烟区发展、烟农增收注入持久动力。
台《基本烟田可持续经营指南》,带动农民科学增收。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高村烟区产业综合体内,烟薯间轮作种植地块的鲜食薯喜获丰收。李豪摄
目前,已初步形成烟叶与主粮、油料、杂粮及蔬菜的科学耕作制度。烟稻轮作在湖南、福建、江西、安徽、广西等产区成为主要种植模式,“以烟促稻、以烟稳粮”得到当地政府和烟农广泛认同。
全国烟农增收产业产值2022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6亿元,上亿元产业已达9个,“云香印象”“润色添香”“土鲜森”等烟农增收品牌的影响力持续提升,烤烟产业与多元产业相互促进、互为保障、良性循环的新态势基本形成。
以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为抓手,牵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在贵州遵义遵金烟区产业综合体,流转土地之后,当地村民成为产业工人。图为产业工人在烟田务工。张灿摄
订单生产、基地供应、土地股份合作、产加销一体和田园综合体五类模式,初步具备了常态化运行的内生动力,一批以烟为主、多业共生的特色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在烟区落地生根。
在云南烟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有效激活了农村钱、地、人等生产要素;在四川烟区,“烟+水稻”“烟+苦荞”“烟+光叶紫花苕”“烟+蔬菜”等科学耕作模式让综合体常年披绿,农民四季丰收;在山东烟区,578个种烟村建立起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搭建起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为提升乡村领导力、改善乡村治理水平注入新动能……
全国建成综合体216个,综合体内烟叶与多元产业总产值28.23亿元,带动超过1万户农民就业。从“一烟独奏”到“烟叶+N”合鸣,综合体持续拓展着烟农的增收空间,构建起“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稳收益”的长效发展机制,成为烟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以援建水源工程促烟区发展,惠烟区民生。
烟草行业援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木桥河水库鸟瞰。湖北省局(公司)供图
累计复函援建项目294件、完工253件,累计核定援建资金242.45亿元,2022年新增完工项目14件,完工率大幅度提升。
水源工程援建项目的投入使用,在解决烟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抗旱救灾保苗、打造旅游项目、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媒体多次进行报道,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烟农。
2022年,全国预计实现烟农种烟收入600亿元,加上产前投入和多元收入达到787亿元,预计户均收入10.87万元,首次跨过10万元大关。
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烟农队伍正在逐渐发展壮大。
全国落实烟农72.43万户,培育职业烟农达42万人,不断夯实着行业与烟区烟农的共同发展基础。
种好一片烟叶 擘画一个未来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
构建现代高效、轻简作业、绿色发展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体系,既是行业立足“三农”工作大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引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的重要前提,也是夯实筑牢烟叶高质量发展基础,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行业坚定不移走现代烟草农业道路,积极对标农业强国建设,不断提升烟草农业设施和装备水平。
机械化作业取得重要进展。
山东省局(公司)不断加强、加快全程全面机械化研究推广步伐。图为潍坊诸城市孙家庄村烟田里,专业服务队正在进行烟田起垄施肥作业。山东省局(公司)供图
以农机农艺融合为抓手,在四大作业区、25个示范县统筹推进机械化作业,推进农艺标准集成、重构、统一。
加快关键环节农机装备研发,通过农机“赛马”选型、揭榜挂帅等方式,推进移栽、采收环节机械化作业取得突破。
黄淮北方平原区梳理17个一类宜机化参数关键指标,武陵秦巴山地区打造8个环节、21次机械化作业生产系统,东南武夷南岭丘陵区探索烟稻协同宜机化农业生产技术,西南云贵高原山地区分重点优化农艺参数,黑龙江注重技术创新与QC质量改进,在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重点装备上取得突破。
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
在云南烟草商业系统,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云图“查看烟农种植地块信息。云南省局(公司)供图
烟叶生产经营管理平台系统开发正式完成,并在12个省开展试点验证。
移动互联网、遥感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技术在各大烟区落地生根。
贵州、湖南、重庆等产区相继开展“数字烟田”建设,扎实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深度融合、转型升级,持续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烟叶生产数字化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
立足我国农业家庭经营占主导地位的基本国情农情,行业持续优化生产组织模式和生产服务方式,引领烟农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云南构建“职业烟农+产业工人+标准化服务”新型生产关系;山东探索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土地、资金、劳动力“三个银行”,生产组织方式转型取得积极进展。
全国烟农入社率超过97%,重点环节专业化服务覆盖率达到74.4%。合作社规范化管理、一站式服务能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实现新提高。
在发展的全过程中,行业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担当行业责任、贡献行业力量。
在江西石城烟区,看着生物质颗粒燃料烤房里烤出的金灿灿的烟叶,高田镇上柏村烟农温忠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温昌恭摄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认真落实“双碳”要求,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促进减肥、减药、减污、降碳,烟叶种植已成为绿色低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生产活动。
今年以来,全国种植绿肥240万亩、同比提高10%,水肥一体化达到39%,有机肥施用占比93.4%;绿色高效专业化植保达到87.5%;清洁能源烘烤达到36.4%、同比提高14.8个百分点;地膜回收占比91.1%、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
站在新起点,烟叶产业正迈着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向着烟草农业现代化不断前行。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