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敏照种植面积20亩,第一炕烟已出炕,注意回潮……”在河南三门峡灵宝市朱阳镇秦池村烟叶网格员刘志强的桌子上,有一本厚厚的《网格日志》,“一户一档”记录着“网格内”烟农的“家底”“症结”“药方”。
今年来,灵宝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聚焦烟叶提质增效,划分烟田微网格,积极探索适合辖区实际的新型服务机制,以“一网全覆盖,末梢化服务”为主线,筛选126名网格员,为烟农提供“保姆式”服务。
网格员们挥好“三板斧”,传送“技术经”、拉长“服务链”,稳住烟农“钱袋子”,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网格员与烟站技术人员讨论鲜烟分类技术要领
第一板斧:当好“全科专家”
9月16日,在朱阳镇鑫源合作社内,朱阳镇秦池村的10名网格员就成熟采收、鲜烟分类进行了一场技术大讨论。
“看烟叶主脉颜色、叶龄和叶面皱缩差程度,结合烟叶的成熟度、部位、损伤程度进行分类最准确。”
“科学编杆装烟,需要同一温湿度环境的烟叶质量一致。”
会上有人高声讲解,有人不时低头记录,从田间优化到入户预检,专业的技术交流每周都会开展一次。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与烘烤师、预检员相比,网格员的优势更为突出。他们跟踪服务网格内400-500亩烟叶,在田间优化、成熟采收、烘烤指导、初分保管、预约交售五个环节,提供专业服务,既延长了管理链条,又前移质量关口。小单元让服务更细了,烟叶的“质”和“量”都稳步提升。
“技术好、人品好、威信好!”这是烟农们给网格员刘志强的“画像”。
刘志强每天都在网格内开展技术指导,烟农们提出的困惑,他也能够第一时间解决。烟叶出炕后,他指导烟农严格按照标准初分,确保烟叶水分“控”、纯度“高”、类别“明”,从源头上杜绝混青、混杂、混部位等问题。
第二板斧:下好“绣花功夫”
“老杜,我头一次用电烤房,今天装炕,我心里没有底……”
“老杜,我这一炕烟咋控温,快来帮我看看!”
网格员指导烟农操作电烤房
最近,朱阳镇新店村的网格员杜雷泽常常接到“求助”电话。自从转型升级当了“网格员”,这样的答疑解惑是他的日常。
“‘老一套’遇到新烤房容易水土不服。烘烤不能搞一刀切,烘烤工艺也要与时俱进!”谈起烘烤,杜雷泽如数家珍。
在成为“网格员”之前,他就是新店村有名的烘烤能人。如今,能用一身绣花功夫服务好网格内的乡亲们,真正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杜雷泽的责任感更强了。
“王叔,装炕宜稀不宜稠,分类编杆同竿同质,同棚层同质,才能烤得更好,收入更高!”
“高温低湿变黄、低温低湿慢定色,老李,要记住口诀!”每天,杜雷泽都奔走在烤房间,帮助乡亲们做好烘烤管理。
根据烟叶的成熟度、含水量等状况,杜雷泽挨家挨户、手把手教大家设置烘烤曲线,严格把控点火、变黄、定色、干筋温度变化,确定合适的烘烤工艺,制定个性化的烘烤方案。看着大家把“一片绿”变为“满炕金”,他打心眼儿里高兴。
越来越多的烟农感受到网格员带来的便利服务——种烟更省心、收益有保障,是他们最直观的感受。
“现在‘专家’全程帮我们把脉问诊,还能够天天来指导,再也不怕烤坏了,一定有个好收成!”提起网格员,烟农王向科连连夸赞。
第三板斧:送好暖心服务
秋风送爽,朱阳镇秦池村错落有致的烟田里,分层落黄的烟叶随风摇曳,网格员甄艳军正弯着腰,卖力地帮助烟农李恒万采收烟叶,“一抹蓝”成为烟田中靓丽的风景线。
“眼看烟熟了,娃们都在外打工,多亏了小甄来帮忙……”提起甄艳军,烟农李恒万说不完的感激。
网格员帮助烟农分类遍杆
甄艳军网格内共有23名烟农,其中李恒万的年纪最大,受到的“重点关注”也最多。
结构优化、烟叶采收、分类编杆、预检分级、绿肥掩青……凡是需要劳力的环节,甄艳军都到老李家的烟田凑凑热闹,帮助老李分担压力。
由于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加之住所偏远信号不好,李恒万经常错过微信群中的技术要点。甄艳军就骑着摩托翻过山岭,做他的专属“信息传递员”。
“老李,烟站说啦,减损要注意‘采、运、编、烤、存’五个环节!”
“老李,重点是纯度,纯度高了才能多卖钱!”
“老李,烤好的烟叶要包裹塑料薄膜,防止回潮过度!”在一趟趟地翻岭后,甄艳军架起了烟站和老李沟通的桥梁,也筑牢了老李增收的保障。
“网格员的工作就是一个‘勤’字,腿勤、嘴勤、脑勤,才能干得好,为烟农做好服务,就是我们的责任!”聊起自己的职责,甄艳军充满了自豪。
管理方式的转变,带来的是产业的新变。
正如灵宝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郭杰说:“网格员就是烟叶管理的‘枫桥经验’。通过加强管理,网格员能解决效益低效化不想种、烟农老龄化不能种、技术粗放化不会种等难题,把问题化解在网格内,真正为助农增收、烟叶提质做出有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