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到现在,我在开发调试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我深刻体会到,团队间高效的交流和协作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要想做出更优质的产品,就要牢牢记住“创新、务实、协同、高效”这八个字,稳扎稳打,锐意进取。
——黄颖
在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数字研发中心以男性为主的研发队伍中,一位齐刘海、圆圆脸、总是专注敲键盘的姑娘尤其引人注目。她叫黄颖,是一名前端开发员。
进入研发中心短短3年时间里,黄颖承接了设备健康诊断、二维码、远程监控大屏等大大小小十余个项目的开发工作,取得的“战绩”有目共睹。在一次次“真刀真枪”的实操中,她一路“升级打怪”,靠一股咬牙不服输的韧劲,从一名默默无名的前端“小白”成长为身经百战的“研发一姐”。
刚加入研发团队时,黄颖对数字化前端开发知之甚少,理解Angular框架等知识更是特别吃力。看着面前这些闻所未闻、异常陌生的MRO代码,她耐住性子一项一项查阅学习,努力在最短时间内将整个代码架构梳理顺畅。还没等她把这些知识吃透,职业生涯的首个挑战——设备生产消耗展示页面的设计任务就不期而至。由于对开发框架不熟练,心中惴惴不安的黄颖每天都担心自己会拖团队后腿,下了班就抱着电脑学习,疯狂“偷师”,学习借鉴各类页面的开发风格。最终,黄颖如期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赢得了研发之路上的首场挑战。
黄颖和同事一起交流研讨。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细心的黄颖记录下所思所想。团队交流时,她常说,不能一味机械化地完成任务,而是要正确认识差异性,有意识地简化代码,提高复用率,从而减少后期整个团队的重复劳作。每两个月对历史任务进行一次“复盘”,是黄颖工作之余的“必修课”。“每到这时我心里就特别难受,觉得之前编写的代码比较繁琐,总想着哪天可以收到重构页面的任务,好有机会抹掉这个‘黑历史’。”黄颖不好意思地说。
在黄颖看来,好产品需要贴合用户需求,但在开发时不应该机械化单向接收用户需求,而是要首先了解业务,了解用户实际情况,再结合自身经验,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和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如何精准满足用户需求。
让黄颖印象最深的任务是烟机智能管理平台(设备端)的开发工作。该智能平台需要在前端导入设备3D模型,再将设备测点展示在模型上,还要实时刷新测点报警状态。三个需求同时满足是项目开发的最大难点。在此之前,黄颖所在团队一直用图片代替模型展示测点状态,并没有使用3D模型的先例。为了保证项目顺利推进,黄颖利用碎片化时间,从零开始现学3D可视化库知识,快速掌握前端导入模型、模型中添加测点图片、更改报警状态等操作。然而,她在开发过程中还是碰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刚添加“点击事件”,以为可以稍稍松口气,却没想到模型整体精度太高,导致前端渲染时间大大延长。为了优化用户体验,缩短模型加载时间,她定了定神,沉下心进行模型轻量化工作。
2021年年底,初步开发完成后,智能管理平台(设备端)被安装在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卷烟厂相关设备上。现场调试期间,黄颖一边耐心分析用户提出的新需求,不断优化系统功能,一边快速排查各个层级的疑难杂症,不让问题修复影响计划进度。现场开发条件较为艰苦,没有桌子、凳子,黄颖和同事就席地而坐,在水泥地上弯着腰抱着电脑写代码,一写就是一天。虽然困难重重,但她认为,解决问题的痛苦过程往往是最宝贵的学习机会。在黄颖和同事的不懈努力下,该智能平台如期上线,实现了公司智能产线又一项“零的突破”。
黄颖说,参加工作前她一直认为前端是比较简单的工种,但接触久了才发现并非如此,小工种里藏着大门道。前端技术更新迭代快,知识点零散却又多样,近些年从浏览器开发一步一步扩展到服务器端、PC端、移动端和最近热门的小程序端,“开疆拓土”的速度令人咋舌。面对不断变化的挑战,黄颖从来没想过退缩。她说将一如既往地稳扎稳打,戒掉浮躁,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和大家携手开拓一片烟草机械数字研发的“新大陆”。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