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烟又不像假酒假药,抽不死人,有那么大危害吗?”
“假烟也是一种产业嘛,不也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走私烟也有真烟,价格还便宜,怎么就不能买呢?”
……
一些人对假私烟存在这样那样的误解,在他们眼中,假私烟并非一无是处,卷烟打假打私似乎有点“多管闲事儿”。真的是这样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假私烟带来的种种危害吧······
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卷烟中所含的焦油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成分,目前正规烟草企业生产的卷烟焦油含量每支不超过11毫克。而假烟由于使用有毒有害的劣质原辅材料以及落后的制造设备、生产工艺,焦油含量高得吓人。有的假烟中焦油含量每支高达50毫克以上。如果吸入假烟中所含的大量焦油,会使诱发各种癌症和心肺、脑血管等方面疾病的风险性大大增加。
现场查获的用于制假的发霉烟丝
为了逃避打击,一些制假窝点周边环境恶劣,烟叶等原辅材料随意堆放,有的甚至紧挨着臭水沟、猪圈、牛棚、厕所等地,连最起码的卫生条件都不具备。在运输过程中,不法分子将假私烟夹藏、混杂在燃油、化学品、肥皂等物品之中,致使假烟严重吸收异味。卷烟是吸食性消费品,一旦交叉污染,必将严重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执法人员正在查处邮递包裹中夹藏的假烟
造成巨额税收流失
假私烟在损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还给国家税收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由于卷烟是高税产品,烟草制品非法贸易获利巨大,不法分子的贪婪让卷烟制假和走私行为成为一种世界普遍现象。卷烟制假走私,成为一个涉及境外走私集团、境内制假人员和非法运输团伙的产业链条,就像一条“吸血导管”从国家的“经济血脉”里疯狂抽血。有关资料显示,每年在我国境内销售的非法卷烟达200万箱左右,标值约为460亿人民币以上。换而言之,非法烟草制品的贸易额,一年就可以抵得上一个中等城市的财政收入,2年多就可以建一座三峡大坝,不到5年就能“吃”掉差不多整个京沪高铁的总投入。
我国每年查获的假私烟数量巨大
极大败坏社会风气
卷烟制假和卷烟走私,源于利益诱惑,影响却绝不仅限于经济层面。
在一些地方,卷烟制假和走私行为已经带来了严重“内伤”——“制假无害论”“走私生存论”“走私致富论”等错误观念盛行,造成了干部群众思想意识上的混乱。
一旦卷烟制假走私形成一种“产业”,经济的虚假繁荣将给地方经济转型带来机会成本的上升。不少制假村成为“脏乱差”的典型,当地一些传统产业日益萎缩。而一个地区一旦错过其关键发展期,将长时间面临不利的发展局面。
乱搭乱建、堵桥堵路、暴力抗法、黑恶势力……为了逃避打击和刑事制裁,制假分子不仅持枪护假,还通过非法渠道大肆招募外籍人员制假,甚至跑到海上制假,搬到缅甸、越南等地开工。畸形的“产业”,滋生的是不良的社会风气,损害的是国家主权和安全。
严重破坏政治生态
更为严重的是,卷烟制假走私往往伴随着基层组织涣散、领导干部腐败、社会风气败坏、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严重破坏地方政治生态。
假私烟往往与腐败相伴。为了逃避监管和打击,不法分子不惜重金拉拢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充当“保护伞”。
例如,一台烟机“落地”,村干部很难不知情,制假分子便想方设法“打通”各种关系,一级一级渗透。曾经有一名制假分子,为了安插一台烟机,不惜拿出50万元“搭桥铺路”。一名走私卷烟的不法分子交代,他每个月都要准备近百万元的现金作为“活动经费”。
巨额金钱利诱之下,一些村委会干部沦为制售假烟活动的“保护伞”;一些基层执法人员,袒护包庇、消极应付,“能不抓就不抓,能不拘就不拘,能不捕就不捕,能不判实刑就不判实刑”。制假分子得不到有效惩罚,违法成本太低,这也是假烟在一些地方久打不尽、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
有了“保护伞”,不法分子更加肆无忌惮,一些地区“假”“恶”勾结,以假养恶、以恶促假,形成了盘踞当地多年的涉烟违法犯罪团伙。制售、走私假烟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已成为一些重点地区黑恶势力的“财”和“血”。“假”不除,“财”难断,“恶”难尽。
执法人员正在查处走私卷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经济环境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样,都是造福地方百姓的必要条件。打击卷烟制假走私犯罪活动,既是一场重大的经济斗争,又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打赢这场斗争,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