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无烟列车”公益诉讼调解结案。
6月9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拿到了法院的民事调解书,“按照调解协议,铁路北京局、铁路兰州局、铁路总公司三被告在涉案列车上的吸烟区及吸烟装置将全面取消。”铁路公司将取消相关K字头、Y字头列车内的吸烟区,采取对烟灰盒进行遮挡、封堵、改造等适当方式进行取消。
这不仅意味着火车吸烟车厢的退出,也意味着,公共场所,特别是公共交通工具内的空气污染被纳入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是大势所趋。
要看到,这次公益诉讼针对的还是“绿皮车”的吸烟区域和吸烟车厢,还是指向存量问题,事实上,现在动车、高铁已经全面禁烟。但是,还是要看到,一些旧有的技术规范没有跟上全面控烟的步伐。举例来说,1996年版的《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GB9673-1996)》虽然规定“车厢和客舱内禁止吸烟,应有禁烟的明显标志和管理制度”,但同时留下了“后门”,规定“宜在通风处设置吸烟区”。
此外,以所谓“文明吸烟”之名设立的吸烟车厢、吸烟室,也应寿终正寝了。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就是不文明的,就是害人害己的,不要再自欺欺人了,根本就没什么不扰民的“吸烟区”。
卫生组织指出“二手烟无法只停留在指定的吸烟室/区内,会被流动空气带到室内各个角落,威胁着同一屋檐下每个人的健康,二手烟暴露没有安全水平可言。”香港科技大学关于吸烟室的技术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任何的工程技术,例如排风、换气和指定吸烟区都不能避免接触烟草烟雾,有效保护公众健康;样本测试显示,无烟餐厅PM2.5浓度为62.2μg/m3,部分禁烟餐厅为130.8μg/m3,室内部分禁烟的餐馆PM2.5浓度会显著高于室内完全禁烟餐馆的PM2.5浓度。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建立吸烟区和吸烟室已经逐步成为烟草企业另一个促销和营销新战场。
有鉴于此,铁路部门等公共服务部门,不仅承担着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还承担着引领社会新风尚的重要使命,及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清理不合时宜的各类规范,加快建立与“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相匹配法律法规。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