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收藏的河南安阳卷烟厂出品的“丝绸之路”烟标中的一枚。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编辑整理 上学的时候我们就接触过“丝绸之路”这个词,也背诵过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提到“丝绸之路”,我脑海中经常会浮现这样的画面:夕阳西下,黄沙漫漫,驼铃声从远方传来,一队瘦长的影子在大漠上飘过。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人是寂寞的,正因这份寂寞,行走本身也成为一项带有悲壮感的事业。
小时候,大人们经常去安阳的一个钢铁厂拉煤。那时候,他们仅凭一辆平板车,从我们河南濮阳台前县徒步到安阳拉煤,一个来回需要好几天时间。父辈们用汗水铺就了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存之路。现在想来,对父辈们而言,这条路也是一条寂寞而悲壮的漫漫长路。在路上,抽一支便宜的卷烟成了他们解乏的一种方式。
我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玩一种叫“四角”(用废纸折叠成一个有正反面的正方形物体,和其他小伙伴摔着玩)的游戏,大人们的烟盒是我们叠“四角”的重要资源。有时候,遇到一些比较少见的烟标,我就留起来。现在,我的烟标收藏册中的“火车”“大刀”“金钟”“太行山”“安阳”等烟标就是那个时候收集的。
记得我二爷爷给我讲过一个故事:那是1992年春节前,他去安阳拉煤,帮人捎了一条“丝绸之路”卷烟。回来的路上兜里没剩几个钱,他只能靠吃干馍喝凉水支撑。半路上,二爷爷病倒了。幸亏有人发现,及时喊来了附近的赤脚医生。医生说是营养不良,需要休养。于是,二爷爷就在这位赤脚医生家里住了两天,病好之后才离开。二爷爷没有钱给这位赤脚医生,就把那条“丝绸之路”卷烟送给医生,表达感激之情。
我收藏的“丝绸之路”烟标大多是我二爷爷给的。翻开我的河南安阳卷烟厂烟标专题册,看着那几枚“丝绸之路”烟标,我会想起父辈们的故事,并从中感受到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阳卷烟厂出品多款“丝绸之路”烟标,我共收集到12款:竖版软标两种,竖版卡标两种,横版软标8种。其中有几枚还是纪念标,上面印有“85年北京国际稀土博览会纪念”“88年国际汽车拉力赛专用”字样。这种纪念烟标生产数量不多,十分珍贵。
那些“丝绸之路”烟标对我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也多有助益。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那时我读初中一年级,学校里举行了纪念香港回归祖国知识竞赛,其中有些问题与丝绸之路相关。平时,为了弄明白“丝绸之路”烟标的一些文化内涵,我经常查阅相关资料,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比较熟悉。在那次知识竞赛中,我获得了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2008年,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历史老师,并担任班主任。历史题材烟标成了我教学的帮手。初中一年级的历史课本中有一节内容讲秦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备课时,我从自己的烟标收藏册中选取了“秦皇”“汉武”“丝绸之路”“西汉”等30余枚烟标,制作成挂图,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挂图先自学,然后再讲授一些课本外的知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