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老巴夺父子烟草有限公司出品的“大前门”烟标。
上世纪三十年代颐中公司出品的“前门”烟标。
上世纪90年代,天津卷烟厂出品的“大前门”烟标。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编辑整理 “大前门”烟标最先是由英美烟公司于1916年研制推出的,英文标名“CHIENMEN”,本意为“前门”,其卷烟商标主版画面为北京天安门南侧的正阳门雄姿,副版图案是建于明代的箭楼。因北京人习惯称正阳门为“前门楼子”,故卷烟商标被命名为“前门”(CHIENMEN),以迎合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吸引消费者购买。
那么,“前门”卷烟怎么又变成了“大前门”呢?两者之间到底有何渊源?历经了百年风雨的“大前门”背后还有哪些故事呢?
“大前门”卷烟商标最初是“前门”这个名称是毋庸置疑的。其一,“CHIENMEN”这个单词的本意是“内城的正门”,也即前门之意。其二,英美烟公司旗下的启东烟草株式会社曾于上世纪30年代末出品过商标为“前门”的卷烟。
那么,“前门”卷烟商标是何时改为“大前门”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资料上都是语焉不详。根据笔者考证,“前门”改称“大前门”的时间应该在1946年至1952年之间。因为在此期间,启东烟草株式会社管辖下的老巴夺父子烟草有限公司曾出品过“大前门”卷烟。
哈尔滨老巴夺父子烟草有限公司出品的“大前门”上面印制的公司地址为“哈尔滨南岗一曼街一号”,而哈尔滨一曼街原名为山街。哈尔滨解放后,该市人民政府于1946年7月将山街改名为一曼街,以纪念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从这枚老巴夺父子烟草有限公司的“大前门”卷烟商标上的公司地址来看,“前门”改称“大前门”的时间最早应该是1946年7月以后。
这枚“大前门”和1952年之后,上海、青岛、天津等卷烟厂出品的“大前门”卷烟商标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主、副版主图案均和之前的“前门”卷烟商标一致,而1952年之后各卷烟厂生产的“大前门”卷烟商标则去掉了原图案中“正阳门”和“箭楼”之前空地上的人物。
之所以将老巴夺父子烟草有限公司的“大前门”作为参照,是因为该烟草公司与英美烟公司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老巴夺父子烟草有限公司原名A·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是波兰籍犹太人老巴夺兄弟于1909年在哈尔滨成立的。1914年,英美烟公司与A·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合资,并逐渐取得了控股权,遂将A·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更名为“英商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这期间,经营权完全被英美烟公司掌控的英商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生产“前门”卷烟也是理所当然的。
那么,为什么老巴夺父子烟草有限公司要在“前门”之前加个“大”字呢?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后来老巴夺烟草有限公司逐渐摆脱英美烟公司的控制,获得独立经营权。据笔者分析,其一,老巴夺烟草有限公司想继续借用“前门”卷烟商标名气,但为了加以区别,所以在老卷烟商标前面加了一个“大”字;其二,加上一个“大”字,含有人民当家作主换新天之意。
此外,英美烟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同时又少交税款,曾于1934年11月注册成立了一家颐中公司,继续在上海、青岛、天津等地销售“前门”卷烟,此时卷烟牌号仍然是英文。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青岛、天津出现了“大前门”烟标。1952年4月,颐中公司被收归国有,“大前门”卷烟商标被划归上海、青岛、天津三家烟厂共同拥有和使用。据此也可以推断“大前门”卷烟商标出现的大概时间。
1963年7月,“大前门”卷烟商标划归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管理,并统一以该公司的名义生产,直至1967年7月该公司解散,该卷烟商标又重新给上海、青岛、天津三家卷烟厂使用。
由于“大前门”卷烟的市场影响力,1972年至1983年,全国各地有几十家卷烟厂都生产过“大前门”卷烟。198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正式实施之后,有关部门明确规定“大前门”卷烟商标的使用权仅限于上海、青岛、天津三家卷烟厂。但自1983年至1986年,河南安阳和开封、吉林哈尔滨、辽宁营口等多家卷烟厂仍以联营等方式,在上海卷烟厂监制下生产过“大前门”卷烟,由此可见“大前门”卷烟的独特魅力。
据资料显示,近百年来,“大前门”卷烟商标的不同版式达300多种,成为我国卷烟商标使用时间最长、生产厂家最多的一个。但不论版式如何变化,其设计图案除略有修改和少量色彩变化外,其主体设计元素一直没有更改。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