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不知多少人的记忆中还保留着那把吱呀作响的竹椅。树荫下,一把摇晃的竹椅,一把大蒲扇,还有一大缸茶水,便是记忆中最清凉的夏季。而经常躺在竹椅上邻家那位打着盹的老人,面容却早已不清晰。
童年的记忆是平和的,平和得就像三伏天的空气,没有一丝微风。只有知了在浓密的树叶下唱着童谣,还有就是那把摇晃的竹椅吱吱呀呀地作着和弦。偶尔会从老人嘴中溜出几句样板戏:想当初,老子地队伍才开张……仿佛铁锹划在铁板上的声音,虽然刺耳,却也让人有了些许凉爽。唱得口干了,咕咚咚灌上一大口茶水,蒲扇往脸上一遮,吱吱呀呀的竹椅便成为岁月留声的旋律。
老人最兴奋是在傍晚时分,我们一大群孩子蹲在老人周围,听老人讲神话故事。老人身子前倾,讲得绘声绘色,看到我们这群孩子出神的样子,伴着竹椅吱吱呀呀的声音,老人身子却又躺在竹椅上,端起那个大茶缸,抿上一口茶水,眼睛微闭,急得我们直摇老人的手臂。
竹椅在老人的身下由青翠变成金黄,再由金黄转为暗红,本还有些粗糙的椅身被磨得光亮。那把竹椅就这样感触着老人的体温,感受着老人在光阴中流转的故事。
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季,在重庆老街区的一个小巷中,一位阿婆躺在竹椅上,摇着蒲扇,周围蹲着两个三四岁的孩子,也许是老人的孙子,也许是老人街坊的孩子,也在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故事。这情景瞬间将我拉回到童年夏天的那个傍晚,一样闷热的天气,一样斑驳的小巷,一样年岁的老人。只是时间节点发生了变化,阿婆身边的孩子已不是当年的我。虽然相似,却不相同。
昨天,在微信朋友圈中突然看到一把承载着光阴的竹椅。那竹椅光亮暗红,似乎就像一位安详的老人在回味着曾经,而我则捧起一壶茶,权且作酒,致我早已逝去的童年,以及童年中那把摇晃的竹椅。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