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我生长在仙女湖畔、井冈脚下,每当杜鹃花开、风清日朗时,站在家门口的山坡上能遥望到井冈的雄姿。自幼对井冈就情有独钟。成年后,我多次走进井冈的怀抱,寻伟人足迹,揽名胜古迹,看篁竹葱茏、观迎春花开。梦想与激情促我拿起拙笔,讴歌先辈的千秋伟业,赞美自然的巧夺天工。
杜鹃花开映红了井冈的泥土。初春的井冈,生机盎然,杜鹃盛开,群峰翠绿的五百里井冈,顿时姹紫嫣红,婀娜多姿。置身花的海洋,我知道了什么是“满树”,什么叫“怒放”。
杜鹃怀抱下的井冈,脚下是热的,能触摸到先烈的脉动,泥土是红的,她由红军热血染过。逝去的岁月,没有带走那雄壮的气慨和坚定的梦想。每当我伫立在井冈碑前、黄洋界上、茨坪屋前、烈士园中,看到的是每一条小路上红军的脚印,每一棵松树下红军的身影,每一个山谷中战争的硝烟,每一条小溪里红军的血流。练兵场上,演兵的口号声还响彻云霄;读书石上,伟人的音容犹历历在目。“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黄洋界保卫战的真实写照,把我带到“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霄遁”的境界,走回到那壮怀激烈、战鼓震天的战争岁月。在革命烈士纪念馆里,数万名英名镌刻在石碑上,每一个名字都象一根针,扎在我的心上,每一个名字都象一根柱,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英烈的名字令我肃然起敬,心灵震憾。他们是共和国最早的奠基人。不管他们年长还是年青,不管他们位高还是位低,他们都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杜鹃花开衬托了井冈的翠绿。井冈的杜鹃既有灌木又有乔木,有开白花、红花、粉红花的,也有开淡红紫色花的。品种众多,花开百样。
春天的井冈,盈满眼帘的是一汪原始的碧绿:一望无际的竹海、茸茵如毯的草坪、翠盖斜偃的林木、绿意环抱的湖泊。与怒放的杜鹃交相辉映、妖娆妩媚、郁郁葱葱。井冈的翠竹最美。有娇小柔媚的方竹,有高耸云端的竹林。她们笔直挺拔、意气风发,或而成群,绵亘百里竹海波涛汹湧;或而只影,摇曳多姿傲视风刀霜剑。漫步竹林,千峰耸翠、弥望似海、青岚润目、泱泱欲腾,能品偿到竹子那诗韵的芬芳;能感悟到井冈那不屈的精神。井冈的竹林曾经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场,井冈的竹子曾经是红军杀敌立功的武器。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一天早饭后,他在茨坪宾馆后山散步,走到一片向阳的山岥草坪前停下来,拾起一根竹根说:“这竹子有用处,既可以做拐杖,又可以做武器”。是的,黄洋界保卫战时,井冈山军民筑起五道防线,其中两道就是“竹钉阵”和竹篱笆障碍。难怪毛主席对井冈竹子是那样饱含深情。井冈的清泉最柔。在参天古林荫蔽着的井冈的小路上,清泉像醉绿的藤蔓,不时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不时从头顶的悬崖上滴下,它们在树林里穿梭,在山涧里奔跑,一路山歌,一路欢笑,勇往直前,流向远方,哪怕是万丈深渊也毫不畏惧,永不停息,汇聚成了行洲河、仙水河、拿山河,五龙潭、碧玉潭等大小溪流和瀑布。千百年来,她们日复一日地流淌着原始的绿意,讲述着红军的故事,传承着井冈的精神。置身井冈瀑布,宛如走进神圣的殿堂,仰望那倾泻而下的水流,她能荡漾人间的污泥浊水,洗却人生的疲惫心境。
杜鹃花开张显了井冈的山魂。井冈最具代表的杜鹃要数开淡紫红色花带有香味的珍稀树种——井冈山杜鹃。她或生于小溪瀑布之旁,或长于悬崖峭壁之上,傲然怒放,绚烂到天涯之远,犹如红旗招展、红星闪闪。
此情此景让我沉浸到那段血与火的年代。上世纪二十年代,毛泽东同志饮兵井冈,揭开了中国革命巨幅宏篇的序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井冈这块红色圣地,不仅成了中国革命的摇篮,更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创地和“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一代英豪的千秋伟业、“我自岿然不动”的伟大气概、朱德的扁担、毛委员“一根灯芯”耳熟能祥的故事、红米饭南瓜汤时代相传的精神,铸就了井冈的魂。
沿着平整的石梯拾阶而上,来到纪念碑前,仰望着高矗入云的纪念碑上的火炬,举头沉思,仿佛看到了先烈们屹立的身躯,领悟到了井冈的山魂。我止不住内心的颤抖,热血沸腾,那是对先辈的敬仰、对井冈魂的敬畏。
我对井冈之所以情有独钟,因为她曾经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新生;我对井冈之所以疾笔讴歌,因为她永不熄灭的火炬正引领着我们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