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我将很多年前买的海南花梨手串和小叶紫檀手串联成一串手持念珠,晚上喝茶的时候,经常会拿出来,并戴上棉布手套盘玩一番。时间久了,在手持念珠表层上形成玻璃质感的皮壳包浆,温润光滑、幽光沉静,美丽得难以形容。
所谓包浆,其实就是指光泽,是文玩经过长年月久盘磨之后,在表面形成的自然光泽。可以这样说,包浆是在时间的磨石上,被岁月的流逝运动慢慢打磨出来的,那层微弱的光面异常含蓄,若不仔细观察则难以分辨包浆之为光泽,含蓄温润,幽幽的毫不张扬,予人一份淡淡的亲切,有如古之君子,谦谦和蔼,与其接触总能感觉到春风沐人。
喜欢文玩的,都很看重包浆,其一是因为包浆赋予了文玩之美感和岁月感;其二是因为包浆给予文玩以保护,阻隔了汗液、灰尘等脏东西的进入。也就是说,经盘磨而出的包浆,用自己光滑细密的皮壳,在给人以幽静之美的同时,也回避了岁月的伤害。
广西柳州中渡镇是广西十大古镇之一,有近2000年的历史。由于上通桂林,下达柳州,又处在四十八弄隘口,因此是一条四通八达的古驿道。在中渡镇上,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程亮得出“包浆”的青石板路,因了年久的脚步摩擦、雨水冲刷和阳光打磨,竟使厚重的青石板上泛着一层油亮的光泽,如同文玩“包浆”一般。
踩在光滑油亮的青石板路上,沐浴着透过朴素雕花木窗里透进的阳光,便有了一种别样的温情同岁月沉香弥漫开来。如一卷写满沧桑的旧笺,记录着故事中的你我,并将之定格在想象中的过去年代里,凝成质朴而亲切、精巧而灵动、浩大而细腻的,牢牢附着于青石板上挥之不去的包浆。这层包浆坚硬致密,在隔绝了外物侵袭的同时,也留住了历史感、沧桑感和诗意的古镇。
物在被岁月盘磨后会出现如此美丽的包浆,人亦会如此。晚清著名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在经历内忧与外患交加,危机与生机并存的盘磨中变得愈加干练而圆滑,并在激进与保守之间寻求一条相对稳健的改革道路,这条道路如中渡镇上的青石板路一样坚硬而致密,宛若被包浆夹裹着,风雨不透。
有人认为,张之洞发表《劝学篇》意在两面讨好,是投机之举。殊不知《劝学篇》成书之时,事态尚不明朗,势必也将冒着两面得罪的危险。也有人认为《劝学篇》是专攻康梁激进派,因而使张之洞能够在戊戌政变之后得以无事,但却未曾考虑,《劝学篇》是在百日维新期间经康梁拥戴的光绪皇帝的谕旨而颁行天下的。这就是体现在张之洞身上的包浆之美,圆滑而有坚定,在矛盾盘磨中打造而成的做官之道。
事实上,包浆皆因“盘”字而得。《说文解字》里对“盘”的解释:盘为承水器,以匜沃水,以盘承之,古者晨必洒手,日日皆然,引申为日日新。无论物也好,人也好,都在“盘”中变得坚韧和日新,并上升到能够静下心、垂下头,却保持自我的至高境界。
一件文玩的包浆,可以体会到用心呵护下回馈的美丽;一条青石板路的包浆,可以引发对岁月的敬畏及自然的虔诚;一个张之洞的包浆,可以感悟到如何才能做人的坚持和做事的中庸。由此可见,包浆里面有太多的鬼斧神工和太多的温度与质感,太多的人与物的交集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