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大楼对于研究中国民族卷烟工业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编辑整理 南阳大楼(现名)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据中国烟草博物馆馆藏史料记载,南阳大楼的前身就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卷烟工业的杰出代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上海总部。
南洋公司上海总部旧址由5幢建筑组合而成,与黄浦江一路之隔,相距外滩仅数百米,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早在1994年,这里便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评选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人们驻足楼前依然能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氛围。现在,这座建筑群是上海实业公司(目前香港南洋烟草的控股股东)的商务中心,5幢楼宇分别开设了商务办公、宾馆、酒家、超市等多种现代社会业态,百年大楼仍焕发着勃勃生机。
1915年,简氏兄弟决定将公司重心由香港转移至上海,经过实地考察,先租后买了位于东百汇路的一所私人栈房,改建为厂房后开工生产。1917年,简氏兄弟又于附近购地增开新厂房,为不久后公司总部北迁上海奠定了基础。
根据1917年5月18日南洋烟草沪局(南洋公司在沪销售机构)负责人李叔孝写给简照南的函中所述,厂房扩建有4家设计公司竞标,其中3家是外国公司、1家为中国公司。从建筑的整体风格来看,当年应该是外国公司中标。1919年9月12日的《民国日报》上登载了一篇《中华国货调查会编辑主任宋似我参观南洋上海烟厂记》,报道称“该厂地址位于百汇路之北端,占地之广,建筑之伟,盖无代言……”
南阳大楼是旧址中的主楼,坐北朝南,高5层。建筑被横分3段,左右各相连一座3层高裙楼,主楼顶端两侧建有两个相向规整的东南亚寺庙风格塔楼,格局稳健而气势庄重。主楼外观为新古典主义风格,整个建筑以正中为中轴线,两侧对称设计。中间底层是向里收缩的长方形内廊,穿过内廊进大门便是大厅,可供来往的人休息或停留。主楼立面平滑无外延式阳台,底楼和顶楼外立面分别为连续小圆拱窗设计,2~4层的外立面则环绕大矩形玻璃窗,在表现建筑外形美的同时保证了室内采光。
主楼为南北向建筑体,与另外几幢辅楼相偎,主辅楼之间通过建造高架通道相连。主楼东侧的小型广场,建有花园草地、人物雕像等,环境优美。远观整幢建筑,外形简洁、明朗、流畅,凸显了立体效果。
据史料,南阳大楼是南洋公司上海总部的第四工厂。当年南洋公司业务发展之后,香港及上海原有的3个工厂虽然“开足马力”,但卷烟仍供不应求。于是,公司决定在上海另辟新地建造第四工厂,新工厂于1921年竣工。
新建烟厂的宏大规模在上世纪20年代初万商云集的上海滩引起了巨大反响,各路媒体争相报道。1922年11月出版的《工业杂志》就对此作了详细描述:“该屋乃钢骨水泥所造,系现代最新式之工厂……地基皆系钢制成小方孔式,每方孔内,皆树福州木杆,故甚坚实……厂内装有升降梯2座,以便运货上下……该工厂亦可谓近时之模范厂矣。”从这段报道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各界对南洋烟草上海新厂的建设质量评价很高。1937年8月13日,工厂在“八一三”事变中遭遇了炮火浩劫,虽然厂房内的重要设备、烟叶原料都遭日军焚毁,但是坚固的建筑却巍然屹立,可见当时建筑工程质量之高。
抗战胜利后,南洋烟草上海总厂于1946年5月恢复生产,这段曲折的经历也使南阳大楼成为“淞沪抗战”的一个历史见证。上海解放后,其于1949年6月25日起正式由上海军管会实施监督与保护,从此南洋烟草上海总厂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解放后,南洋兄弟烟草上海总部旧址一直为上海市政府下属单位使用和管理,60多年来虽部分内部功能已经改变,但基本完整保存了当年的风貌。
笔者置身于这座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的建筑中,望着蒸汽管道缝隙中弥漫出来的气雾氤氲,眼前仿佛浮现出中国民族卷烟工业先驱者奔走奋斗的身影,耳边也依稀响起卷烟机器的隆隆轰鸣。作为上海遗存不多的烟草工业遗产,南阳大楼对于研究中国民族卷烟工业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对挖掘南洋公司的百年品牌“双喜”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有着重要的实证意义。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