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长春日报》编辑整理 母亲于民国初期出生在东北农村,当时正是关东“大姑娘叼着大烟袋”的年代,所以她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吸烟。母亲共有兄弟姐妹11人,如果将出嫁的姑娘和娶来的媳妇相抵,家中始终有十几口人,而且个个都是烟民。好在当时家里有地,可以种烟叶,经济上也不算太大的开销。
一年夏天,上年自家收获的烟叶不够了,姥爷只好向邻居借,有时也从集市上买,可是“狼多肉少”,常常是刚拿回几把烟,没等姥爷动手,就被抢光了。
一天,姥爷领大家下地,突然发现自家地里的烟叶被人掰去了一些。当时尚未立秋,烟苗虽已长大,叶子又宽又长,但是并未“上烟”。这时将烟叶掰掉,恰似“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无异于剜姥爷的心头肉。
姥爷认为此事是自家人干的,而且重点怀疑对象是母亲,因为在全家人几乎“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只有母亲的烟袋还常常冒出缕缕白烟。其实,母亲从小就愿意攒“私房”。听舅舅们讲,过年分到的几块糖,母亲都能留到夏天。所以,母亲没断“烟火”,是平日攒下的。
母亲坚称此事不是她干的,可姥爷并不相信。最后,母亲决定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天收工后,全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时,母亲把她使用了四五年的烟袋在众人面前撅断了,并宣布从此不再吸烟。
此刻,全家人都相信地里的烟叶确实不是她掰的,但同时又都以为她不过是一时赌气,不可能彻底戒烟,可没想到母亲说到做到。
戒烟初期,为了表明决心,提醒自己遵守诺言,不再吸烟,母亲特意将撅断的烟袋挂在自己的幔帐上,只要往炕上一躺,就能看到烟袋在那里摇晃。母亲果然就此戒烟,而且在此后六十多年的日子里,再也没有吸过烟。
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在她的一生中,可能有许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成,但却成功地摆脱了不想做的事情,而这一点对人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母亲可能不懂这个道理,但我却因此深受启示与教益。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