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用枯草与树枝点燃的火堆,成为了那个老人在冬日里的唯一温暖。
清晨,在上班路上,位于城效的河堤,每天都有一位头戴黑色线帽的老人,只一件单薄不见本色的布衣着身,拾杂草树枝燃个火堆围着取暖。周边的草丛上铺着四床破旧棉絮,蔫瘪瘪地压着那本就低矮的草丛,长久的潮湿使得棉絮看上去硬得寒碜。
有时,老人围着火堆,伸出布满老茧的双手烤火,岁月如墨的黑线已深入双手褶皱,一条条纵横相交,似在努力描绘老人今生的地图。有时,老人站立火堆旁,右手遮住头顶光线,眼睛眯成细缝般望向远方,嘴里絮絮叨叨似在讲述一段往事。
没有亲戚朋友,没有听故事的人,老人依然在早晨重复地燃火取暖,日久便形成一道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风景。偶尔路过,不见老人,心中便有些担忧,不知她可安好?
一天清早,再次路过,我下车给老人送去面包,她用手抓住它,说了一句“哦,面包!”。没着急吃,却把面包递给一个似曾相识的路人,问说“你要不要吃面包?”!
她不是一个冷漠的人,却为何成为了孤独的老人?还是她本就没有亲人?那众多经过的路人,同我一样的路人,是否可以为这个孤独的老人做些什么?是否可以在看到这位老人的同时,多去关心一下她的生活,多去给她一些帮助?除了每天备着些吃的、用的,在遇到老人的同时给予那么一点微薄的关照之外,总觉得这些并不能真正地温暖老人。
中国乃是礼仪之邦,从古至今以孝闻名,百善当以孝为先。是谁抛弃了这位母亲,任其在这寒冷的冬天孤独无依的生活?还有那些有老人的家庭,是否还在嫌弃老人啰嗦,是否还在把老人扔在清寂的老屋,连周末也不曾送去问候?是否总以工作忙为借口,连老人打来的电话也懒得多说一句?是否以为用钱代表亲情,就可以慰藉老人孤独爱着儿女、等待儿女归家的心?无论何种情况,老人的孤独都是一样的!
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反观方知惭愧。平时自觉孝顺,老人有事前去帮忙,洗衣做饭一周也做上一两次,周末也回家吃饭,旅游也带上了母亲。然而,细细想来,自己做得是那么的不足,若用弟子规参照的话,真正是差之甚远。与父母说话我有轻言细语了吗?父母与我不一致的想法,我有认真听完吗?父母多问几句,我有耐心解答了吗?父母交待的事,我有及时处理了吗?父母舍不得扔掉剩菜剩饭的做法,我有真心理解过他们吗?父母的关心问候,我有感谢过他们吗......等等......等等。
无论是那位燃火取暖的老人,还是我们年迈的父母,他们年少历经五八年的艰难困苦,青年赶上时代变革,自从有了子女以后,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把许许多多的心血给了子女,无怨无悔。岁月如褶,霜染黑丝,我们的父母已然到了珍惜度日的年岁。所以,趁父母健在,照顾好你的双亲,千万别把他们弄丢了!要尽心孝顺父母,莫让人生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吧,此生短暂,来生未必还能遇上!多陪陪父母吧,莫让他们在余生的时间里成为孤独的老人!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