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最早输入重庆的西方现代卷烟“称人”牌。
“八百壮士”牌香烟的一款烟标。
胡尚玉
宋宝珍
烟厂
今年82岁的胡尚玉婆婆是重庆卷烟厂第一代女工,至今还记得她在里面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这个厂,1950年代由8家私营大小烟厂合并而成。她说:“有上新街的大城,朝天门三码头的大汉,大溪沟的华福,还有南明、新国、同成、建华和南洋兄弟烟厂。我原来是大城烟厂的。”
据《重庆市志:烟草志1621-2003》和本土文史专家杨耀健《重庆烟草史话》一文考证:最早输入重庆的现代盒装卷烟,是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由英国英美烟草公司来渝推销的五支装的“鲨船”和“称人”牌香烟。从1907年到1938年,重庆本土的大佛、蜀益等卷烟厂,先后推出过“大佛”、“金钱”、“主力舰”、“大鹏”等牌子。
1937年抗战爆发,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上海总厂毁于炮火,汉口分厂迁往重庆南岸弹子石雷打石11号,取名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重庆制造厂,生产“花王”、“金斧”、“红花”、“双喜”、“黄金龙”等牌子;1942年10月,重庆又一家大烟厂华福卷烟厂成立,生产“华福”、“三六”、“火炬”等牌子;1952年,南洋和华福共8家烟厂合成公私合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重庆卷烟厂;1966年,定名国营重庆卷烟厂。
有网友曾发现位于南岸马鞍山南段265号的一幢两层破败小楼,跟民国华福烟厂职工宿舍旧图对比,几乎一模一样。据重庆历史名城专委会委员吴元兵证实:“的确是华福烟厂职工宿舍,现在还是南岸区文物保护单位。建于上世纪40年代,一直没经过大规模整修,所以和老照片上几乎一样。”
这跟胡尚玉当年进厂时的感觉差不多。她说:“1952年6月我们进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上班,车间和宿舍的房子都不好,我们睡的还是地铺。”
学徒
1947年11月,胡尚玉进入重庆卷烟厂前身之一的上新街大城烟厂时,只有14岁。她说:“我父母早逝,生活贫困,14岁就结了婚。他们说烟厂很苦,我不怕苦,做得下来,但他们不要结了婚的。我丈夫跟一个师傅学电工,师母跟这个烟厂较熟,她帮我说了话,我进了厂,但也没有说我结了婚。”
当时三年学徒没有工资,伙食跟师傅的等级不一样。“我们吃的米是糙米,下饭只有水盐菜,师傅那边还有花生米下稀饭。吃饭分开吃,师傅吃一轮,我们吃二轮。”
学徒的工作,一是熬浆糊,二是当搬运工。一个是灵巧活,一个是体力活。“浆糊是用灰面烧柴火熬,熬好端给师傅包烟用。浆糊熬完了就去搬烟箱,一箱烟有50条,六条一轮,码好抱进仓库。学徒的工作还包括封口、贴花。学工遭打是经常的事情,浆糊熬糊了,烟码得不好,师傅和工头就要骂人,还要打人,用篾片乱抽。工头是个湖北老头,你慢了一点,他就骂‘你这个龟狗儿养的,板板养的’。遭打又不敢说,只有悄悄到旁边去哭。”
今年78岁的宋宝珍婆婆1948年6月12岁就进大城烟厂,比胡尚玉还小两岁。她说:“我们睡的是上、中、下三层铺。早上五六点钟工头叫大家起床,抡起篾片边抽边喊。一张床睡两个人,我一般选睡里边,工头要抽要打,就打不到我。聪明、勤快的,还是挨打要少一点。”
当时20支香烟站在烟盒里面的阵形,跟现在的两排各10支有点一样。宋宝珍说:“当时是767,两边各7支,中间6支,相当于外圈14支烟围到中间6支烟。我们包的时候,伸手一抓,就是20支,一抓准。”
为了练好这种绝技,她们想方设法。胡尚玉说:“我们把质量差的烟放进抽屉里面,下班以后偷偷学师傅怎么包烟。机灵点的把包烟学会了,就通过三亲六戚的关系,自己出去找活路;我在社会上没有亲友,就只好呆在厂里面。”
生活很苦,洗头的肥皂都买不起。胡尚玉说:“我们就用烟叶骨头烧成灰,泡成水来洗;还有的用橙子米米,比较滑,也用来泡水洗头。三年出徒以后,还是没得钱,因为工资是发米,我们只有一小斗米,大约5升,10斤米的样子,管1个月,不管你够不够吃。”
老板为了偷税,还把工人关起来加班。胡尚玉说:“晚上12点以后,就把我们集中关进一间屋子,锁上门,叫我们在里面做活路。关起来做的烟,是税务局查不到的产量,老板就可以少交税。”
敬烟
1949年11月30日,要变天了。胡尚玉说:“老板是一个武汉人,那天晚上,老板和经理全跑了,只有我们住在厂里。黄桷桠那边又是打枪又是打炮,打得很凶。炮一打,楼板就发抖,有个同事说,把铺盖顶在头上,可以挡枪挡炮,我们吓坏了,就坐在床上,用铺盖项着头。第二天看见解放军从黄桷桠那边下来。他们买东西用钱,还对我们说:你们不要怕”。
对那天记得更细。她说:“11月解放军一来,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当时我家住市中区林森路(现解放东路、解放西路),家里人怕我把工作除脱了,叫我快回厂。兵来了,怕戒严,就走不成了。我从望龙门过河到南岸,一路上国民党的散兵多惨了。回到厂里,第二天解放军就来了,戴着帽子,周身泥巴,喊我们老乡。”
烟厂的员工觉得该表示一下,靠山吃山,出在手上,他们就想到烟。宋宝珍说:“有一个经理还没跑,就拿起我们的‘八百壮士’烟去慰问解放军。‘八百壮士’是解放前出的产品,烟盒上画着一个当兵的拿着一把枪,不是短枪是长枪。原来拿烟慰问国民党的兵,对方都不给钱,但这回慰问解放军,对方给了钱。经理把钱拿回来,好像是五角钱,我们围起看,矮的就在外圈踮起脚尖,伸起脑壳看。都没见过这种钱,说原来的金元券不用了,现在用这种新钱,叫人民币。”
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1日开张当天发行的货币,离宋宝珍她们这些烟草女工亲手摸到这天,刚好一年,绝对新钱。这钱一直用到现在,到现在,胡尚玉、宋宝珍她们当年大城烟厂出品的八百壮士烟标(即烟盒),也并未烟消云散,上面画着谢晋元将军率八百壮士血战上海四行仓库的场面。
据重庆市烟标收藏协会秘书长丁建敏透露,八百壮士烟标,是重庆抗战老烟标“三剑客”之一(另两个是国魂、加城),存世量估计不到10枚,已成为收藏界追捧的明星。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