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点燃一支烟,缕缕青丝飘向了空中,偶尔有微风走过,它轻轻地又回来,缠缠绕绕,总是不想离开。无论何种原因,只要你点燃了它,它就默默陪伴你,无怨无悔燃烧自己,你3分钟不弃,它就180秒不离。
昨夜和一广东友人QQ聊天时,他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烟出文章酒出诗”。我一激棱,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哩!只要是读书人都知道鲁迅先生是谁,据说鲁迅先生有这样一种习惯,每天早上醒来总爱躺在枕头上吸上两支烟后再起床。即便平时他也是烟不离手,往往地上的烟尾巴还在冒烟,第二支又接着点燃了,这大概就是他在为创作而寻找灵感吧。
鲁迅先生不仅在国内被誉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还有胡适之先生,十分喜好烟酒,而且酒量也是相当的了得,但后来戒了酒,也未曾戒烟。这是为什么呢?他曾灰谐地笑曰: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还是舍“酒”取“烟”好。并且留下了“纵然从此不饮酒,未可全忘淡巴菰”的名句。
然而,我身边也有些朋友则以偏概全把烟通体说得一无是处,但我认为看问题得辩证地去看。譬如猪肉吃多了人会得高血脂;白酒喝多了人会酒精中毒;食盐吃多了人会患高血压。等等这些问题就说明了一个“适度”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事物本身的问题。香烟亦是如此,要是有一天只看它的弊端、不去考虑它的另一个利面,真的把香烟赶尽杀绝的话,我估计那些“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香烟粉丝们,恐怕也不会答应。事实说明:很多的时候香烟的作用,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确实是很奇妙或不可缺少和替代的。
我虽然不抽烟,但说起烟也有个故事。那是七十年代初期的一天,妈妈和姐姐们都到生产队挣工分去了,我和妹妹由奶奶照看。奶奶由于年迈所以眼花、耳背,但她手里有专门用来招待、讨好生产队干部的香烟。等妈妈她们一出门,我就穿上家里的那件帆布雨衣,再用雨衣上只留两只眼睛的帽子把脸遮严实,然后模仿生产队干部的腔调同奶奶打招呼,此举竟然瞒天过海地骗取了奶奶手中的一支香烟。那时的我还年轻,不懂得香烟是应该用柔情慢慢将其点燃。我虽然用的是火柴,但我觉得我手中的香烟是被我用“顽皮”点燃的。烟在手中燃烧,莫名其妙的好奇,刻骨铭心的得意。这燃烧着的带有童趣的记忆,直到今天我都记忆犹新。
已经长大逐渐变老的我,现在偶尔也会点燃一支香烟,当袅袅烟丝在指间跳跃,我倒是认为是美丽的五线谱产生了;当袅袅烟丝弥漫着我的双眼,我倒是理解为是在给疲惫的心灵在放假;当袅袅烟丝飘逸散尽之后,我倒是感觉到曾经的心结已随之彻底被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