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也是一种时间概念,当前的时光是窄,过去的岁月则是宽,满满的全是回忆。熙熙攘攘的集市,热热闹闹杀年猪,家家户户祭祀祖先,丰丰盛盛的年夜饭,酸酸甜甜的糖果,绚烂夜空的烟花,欢声笑语的春晚……幼年时过年的场景仍在眼前,而我业已成年多年。
1、赶庙会了!
“赶庙会了!搞快!”外婆呼唤仿佛还萦绕在耳边,这是那时的我过年时最喜欢听到的话之一。外婆信仰佛教,幼年的我跟随外婆徒步走遍十里八乡的大小寺庙烧香拜佛,乐此不疲,而这其中最令人欢快的便是过年时赶庙会。对于孩童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过年更高兴?还有什么能比过年赶庙会更热闹好玩儿?
还记得每年的大年初一,一大家人会换上新衣,从田间小路穿行前往龙头寺赶庙会,大人们边走边闲聊,小孩子们却总是不肯好好走路,蹦蹦跳跳、跑跑停停,时而“拈花惹草”,时而嬉笑打闹。很快走到宽广的水泥路上,再走过石桥,向右边沿河道路看就是挨挨挤挤的大商铺、小商贩、歌舞杂耍艺人、游客行人,乃至一路向上的远处山上寺庙里也隐隐约约都是攒动的行人,简直满眼的都是热闹,吃喝玩乐就在这样的庙会了。
路边各色的糖果、小吃,看上去是那么的诱人,每一个都想尝,尤其那糖人儿、糖画,糖人男女老幼的形象捏得生动得很,也有十二生肖、花鸟虫鱼图案的糖画,虽然是普通的糖稀,却是记忆中最甜的味道。
各种各样的特产、玩具也是看不过来,若不是被家长裹挟着,非得每个玩具都要上手玩一遍的,竹蜻蜓、草编动物类的小玩具也不会放过。套圈儿是必不可少的,我的书桌上至今还摆着的多彩海豚珊瑚造型的小花瓶便是这么得来的。
路边儿还有耍猴的,有穿着古装变魔术的,还能见到稀奇的动物,我人生中第一次见到孔雀和骆驼都是在庙会上,当时那真是看得如痴如醉,心里就想啊:原来孔雀的羽毛真的像画上那样漂亮多彩,被花手绢、花衣服一逗还会开屏呢;原来骆驼真有如小山一样的两个驼峰,个子还很高,而且全身的泥土,看来是个不爱洗澡的……
好容易来到山脚了,行吧,咱这就要开始攀登阶梯,进入寺庙虔诚拜佛了。此时的寺庙是静的,也是动的,我喜欢寺庙此时的静谧,那燃烧的佛香,盘旋于空中的烟雾,或安详坐卧或怒目静立的佛像,寺庙的飞檐翘角,仿佛都凝滞了时光;而我也喜欢人们在寺庙祭拜时的喧闹,烧香点蜡,祈祷私语,三跪九叩,人们的一言一行就仿佛穿越时空把寺庙从时光中唤醒,变得鲜活生动。
2、从古时“庙市”说起
古时候,庙会亦称“庙市”,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是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古代,“日中为市”,进行集市贸易。至南北朝时,统治者信仰佛教,大造寺庙,菩萨诞辰、佛像开光之类的盛会商贩为供应游人信徒,百货云集,遂成庙市。因为一般会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并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所以被称为“庙会”。
庙会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北宋时开封大相国寺庙会就极为有名,相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女词人李清照曾与其夫赵明诚相偕至庙会!
现代的庙会,人们会穿新衣出游。在古代,庙会这一天,妇孺老少也会束发贴妆,身着华服,逛庙会,展风姿。
现代的庙会,有歌舞、杂耍、手工技艺表演等各项娱乐项目。古代的娱乐项目也是不输什么的,弓射、捶丸、投壶、诗词接龙……保证让游人各展才华,尽兴玩乐。
现代庙会与古代庙会的集市贸易都热闹非凡,吃的、喝的、乐的该是应有尽有,只是具体商品有所变化罢了。
庙会从古至今其实就是个集聚会、祭神、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活动。虽然延续至今,庙会的形式和内容在不断的变化,但是其中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是不变的。我们依然祭祀祖先、焚香拜佛,依然欢庆佳节、家人同游,依然吟诗诵歌、赏古乐今……
时光如电、岁月如梭。岁月长河宽广无垠,传统民俗文化也只是其中窄小的一缕,虽然岁月长河奔腾不息,文化却始终被保留传承了下来;时光之路既宽且长,各色人物乘着奔驰不止的时间马车逐渐消失在路上,而窄小的人心中所珍藏的那点宝贵记忆却依然存在。
时常会有人感慨如今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庙会不如以前好玩儿了,大家都各玩各的,没意思透了。其实不然,年味儿是有的,庙会也是好玩儿的,只是变换了一种味道而已。况且,时代变化,时人长大,皆不可更改,但我们可以始终保持自己的心意如初,从变化中寻回快乐。童趣依旧,岁月如歌。
对于传统文化,要用过去的“宽”中有益的成分来丰满现在的“窄”,这才是传承。倘若继续深度挖掘一下庙会传统文化,再进一步传承下来,就更好了。
今年过年,去赶庙会不?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