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能够明事理,更能够让我们看清楚世界的本来面目,尔后用自我的道术去改变一些不合理的东西,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总之是能够随时“刚得起”!
在此,我想说的是一本关于人物的书——《寻找白岩松》。书中,作者从“同事”的视角讲述了著名新闻人白岩松老师不为人知的故事,视角独特,生活化当中带有一种鞭辟入里的哲理味道。比如,在书的第54页处,作者回忆白岩松老师曾经说过的经典话语时,有过这样一句话:相信时间,万事尽头,终将如意。
为什么我对这句话记忆深刻,情有独钟呢?因为这“十二个字”包含了我们日常所需要面对的“人生宽窄”。
时间拨回到我几岁的时候,当时正值农忙时节,由于父亲在家中排行老大,自然是参加劳动的第一主力。当时的我,还很小,就顺带被父亲搭回老家一起参加“劳动改造”。说实话,对农忙时节“忙”的感受还是第一次:田坎边、乡路旁,打谷子、担谷草的人来人往,都在忙着收庄稼,感受一年丰收的喜悦。而少不更事的我呢,就站在边上跟着撒欢,觉得哪里好玩就是戳一下,着实有一股福气。因为我不用像父亲那样,累得汗一把水一把的,浑身都被太阳晒黑了,像极了逢年过节时的腊肉。
不过,好日子没有过到半天。被中午赶集回家的爷爷撞见了悠闲自得的我,于是,不知道从哪里变戏法似的出来了一根谷草,看着很威武,但接触我的稚嫩的身上的时候,却很轻盈。可是,毕竟那时小,一看见爷爷的这个动作打到身上,我就嚎啕大哭起来。远处正在忙农活的父亲快速跑过来,安慰我,同时也带了一点批评的意思,叫我要“明白”!
明白什么?不读书就跳不出农门,只能重蹈父辈走过的人生之路。这件事情让我终身难忘,认同父辈眼中读书的重要性:走出农村窄小天地,读书路自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更重要的是,后来我越来越认识到: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为此,起步很低的我,在经历了三次高考的洗礼后,才最终有了在大学继续读书的机会。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也鞭笞着我要读书,做一个有一定社会认知能力的人,而不是像小时候经受的“一根谷草”的教训那般,给自己以后的人生之路留下遗憾或者不能够继续进步。
现在,爷爷已经与青山作伴,父亲也已经过了一个甲子的年龄,老家也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修通了水泥路,把原先的机耕道彻底埋没。“一根谷草”的教训也始终萦绕在我的心里。我认为,这个教训给我的启示其实是在探寻人如何不断突破自我,于人生的宽窄处华丽转身的问题,并且也给了我们或多或少的提示,让我们敢于去掉看起来暂时很好的东西(比如,安享于父辈的农村生活),去迎接折腾,折腾出一些我们同样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些东西,会打破桎梏的束缚,让我们跟随心灵和现实生活的每一次选择走下去,走到我们的“伊甸园”。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但如若你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会给世界创造价值。
确实,在我自己知道读书的价值后,我心甚喜,也愿意在读书中得道,因为我坚信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即便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一个谷草”的教训也能够让我努力成为一个能思想的人,成为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