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的激情,渐渐被日子里的无为湮没。捧在手上的日月,随晨昏而散若尘烟,又一次次雨露般重回掌间。足下的印痕,在自责与自省中照亮自己,有的绽放为莲。涉过喧嚣和匆忙,借一船夜的静谧,回归本心。不再絮叨虚幻的故事,把土地看得比天更高更亲。
没有太多的感伤,也没有太多的喧哗,时光就这么静静地流淌,这么多年来,我们就像躺在岁月河流里缓缓的泥沙,看见天上的流云像箭一般在我们的视线里一掠而过,而一切就是这么悄无声息。跨过的每一道门槛,都是一座写意生命的大山,吟唱着岁月的滋味。被心驾驭的脚步,不乏无奈和酸涩,也丛生阳光与温馨。最远的抵达,是心灵驻足的地方。门里,是门外曾经的憧憬。门里,门外,站着我们的人生。一双眼,在身后紧盯迈出的步伐。它,不属于别人。那是虽成过往,却无法抹去的我们自己。
很多年了,我们都会用文字的方式解读生命中最平常不过的一天。它也无非是冬季里寻寻常常的一天。走在街上,有那么多的人怀揣着心事和希望,从城南到城北,有那么多的车辆,满载着不同的生存形式,从城东到城西。可是这普通的行走里,依然有一年不同于一年的精彩,只是这年复一年里,我们匆匆的脚步不经意间就漠视了时光赋予的色彩。时光,是悬挂于心上的一口金钟,以不经意的警示,让我们顿悟时序更替,年来年去。一明一暗的两条河流,摆渡着世间的生命与思想。走过的岁月,在庄稼标注的符号里看到起止。一层善良的雪,将旧年封存。新的步履,悄然印在了这片无声的苍茫里。偶尔回首,入眼的不只有自己的影子,也有那百年,千年,甚至更远的风景。
对于更多更多的人来说,日子是按部就班的,我们没有理由鄙视自己没有成就光辉事业,因为我们真实而善良地活着,像小石块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生命不一定要很华丽,因为活着就已经很美好;石块不一定就要砌成摩天大厦,因为尽了自己的本分就已经很崇高。所以新的一天、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感激并时刻记住生命年轮里那些灿烂阳光一样明艳动人、温暖人心的瞬间。生活常常就这么变得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我们击倒,也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打动我们的冷漠,但一定要让我们的心灵浸润生命年轮里的阳光,这是我们活下去,并且活得快乐的理由。任风牵扯着,不知不觉间已将青春吹散。糖块一般渐渐融尽的乳名,惆怅着无法回到的起点。在别人的称谓里,修剪内心,何为?何不为?数着年年岁岁,也数着日益稳重的梦。每一缕梦,不再曼妙,绽成一簇簇朴素的秋菊。又是一年。心,依然未冷。旧年的过往,温暖我即将前行的旅途。
所以当我在2019年冬天的阳光里用文字的方式感悟新年的时候,我想起了过去一年里一些绽放光彩的生命片段,一些曾经照耀在我身上的阳光……
在汉语大词典中,因为写文章要用带格子的稿纸,所以把勤奋而艰苦地写作称为“爬格子”。没有“爬格子”的经历,就无法体会到“爬格子”的艰辛。
那是在师宗还少有电脑的35年前,我刚好参加工作。师宗气象局的老乡是《曲靖日报》的通讯员,每每看到老乡的名字出现在报刊上,我总是羡慕不已。在老乡的带动和鼓励下,我东施效颦地模仿着报刊文章,走上了业余写作之路。
以往投稿,常用规格为15×20的稿笺纸,每页有300个格子,每行格子之间留有空隙,便于编辑修改和统计字数。因为稿笺纸成本高,人们一般用其它纸张草拟和打磨稿子,定稿后才用钢笔像练书法一样,抄在稿笺纸上。要是不细心弄错了,还得从头再抄。稿子抄完了,就会一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一边揉搓活动着已僵硬的手,掐捏着被笔压变形的手指头,不停地向握紧的拳头呵着气。稍后把稿子小心翼翼地装进贴有邮票的信封里。若稿子多了一点,或夹带有图片,自己不知道是否会超重,还得跑到邮电局去询问,补足邮资后才能把信封投进邮箱。往往写一个“豆腐块”,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爬格子”是辛苦了点,但“爬”完后心里总是乐滋滋的。
据有经验的老乡介绍,稿件能否被采用,少则需要一个多星期,多则需要一两个月才能知道,并且还得关注每天的报刊。往往稿件被刊登时,新闻已经不“新”了。由于自己不具备基本的写作知识,投送的稿件常常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就这样,在等待中失望,在失望中琢磨,在琢磨中等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漫长的等待中,自己的名字终于出现在报刊上。我拿着自己的“处女作”,爱不释手地看了又看,别提心里有多高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往日的繁琐,在今天变得如此简单。只要来到电脑前,操纵键盘,鼠标一点,不用纸和笔,就能轻松完成“爬格子”的全过程。报刊有网络版的,还能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作品。也许,刚刚发生的事,瞬间就会出现在报刊和网络上。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筚路蓝缕。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的生活日新月异。“爬格子”的变迁,只不过是浩瀚巨变中的一个小小飞跃。
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的无知年华,在时间的缝隙间,在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那是一种盲目的、消耗的状态,照管自己的生活,打理那些千头万绪的杂念,做自己的梦……我们活在平静遥远的角落,无力怜悯。末日尚远,我们惟能维护着自己的天地,就算是洪荒滔天,也总有他人去担当……
那些执念,那样时光,一晃过去了。而今仿佛是站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路口,失去的是招摇撞骗的痛快诉说,未曾获得的,是笔走天涯的洗练淡定。已经很少随心所欲地写字,因为心里有了惆怅和踌躇。不知道应该怎样写,怎样诉说,诉说这无法诉说的世界。尽管,生命中的温暖一直都与我们遥遥在望,而我们只不过是拒绝路过。在我脚踏的这片狭小天地,经历的不过是无知的青春,平凡的再平凡不过的世界。
离开曲靖财校,一晃35年过去了。35年来,曾有一颗诗心的我,在岁月的风尘中也慢慢被蒙垢,虽然仍然热爱文字,但与诗歌的距离越来越远。前不久,我们同学再聚会,与曾经的诗友相逢,大家谈论的是钞票与房子,谈论的是人情的冷暖和疏离。而那曾经在我们心底躁动不安的诗歌,曾经以为没有诗歌就活不下去的我们,早已换了心境。
因此我想起了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年岁,因为一些小事踌躇满志,连走路的步伐都快了起来,仿佛急于直面人生;但是当鞋里掺进了一颗硌脚的石子儿,便又会呼天抢地,倒戈弃甲,觉得世不容我。但是终于,在其后的其后,我渐渐承认,活着的价值,在于要有一个饱满的人生。隐忍平凡的外壳下,要像果实般有着汁甜水蜜的肉瓤,以及一颗坚硬闪亮的内核。年少时,我们为何视诗歌为活命的粮食?因为我们清纯似水,内心火热;我们为何常常被诗歌感动得热泪盈眶、长夜难眠?因为我们,有一颗永不安分的诗心。 如今,兔飞月走,就算手中再握一本名贵的诗集,却再也找不到当年读诗的怦然心动的心境了。
在岁月的打磨中,我们的诗心越走越远,并慢慢丢掉了诗心,从不食人间烟火的少年,逐渐演变成只知柴米油盐的凡夫俗子,岁月让人丢掉了太多的东西,让人唏嘘。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