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楹联,在冬天清瘦的山峰上攀爬,在刚脱光叶子的枝头上蕴藏。不是吗?枝上已有了微凸的嫩芽,迎望春意。
我似乎看见,有的楹联,已经攀登到峰顶,可他说,我己坠入楹联的海洋,只有奋力翱翔,才能到达楹联的彼岸。
我赞美春天,就像云天上的翠竹那样赞美,还有灵动在春梅枝上的喜鹊,都会成为我赞美的意象,孩子们大了,外孙要上学了,我都对他们充满憧憬,充满楹联的诗意。
我赞美记忆中楹联之乡的小河,还有苏东坡在诗词中歌唱过的鸭群,它们亮开翅膀,它们的欢笑让阳光更为神圣和明媚,它们在水面上把影子闪烁成金质的波纹,悠悠牧笛从梦境飘来,初恋的阿妹老态龙钟,但春天里我仍然回忆着阿妹长辫飞舞,她是我未有结果的寓言,她是我新春里的新的楹联诗篇。
我赞美与我有关的一切幸福,我同样赞美与你与他都有切肤之亲的,喜悦和圆满,春天是积极向上的,正如我的祖国,正如命运共同的世界。我赞美春天,我奔向鲜花的王国,用内心的柔软,用信念的力量。
其实,有的楹联,攀登中,荆棘刺破了身心。即便如此,他或许只是后来者的一级台阶,他仍坚守诗的阵地——为楹联的信仰和荣誉而战。
但是,更多的楹联,由老人,儿童,中年人,青年人用冬去春来的百花酿酒,煮楹联,在楹联的诗歌里沸腾,在楹联的诗歌里沉醉。用画卷般山水写意,用热血般挚爱韵律。楹联诗的醇香,楹联诗的深度,如小草的绿,玫瑰的红,菊花的黄,腊梅的香,各显纷呈。
我真的听见,一声春雷,楹联,便站在楹联的故乡,迎春。盎然生命,弥漫诗情,滋润灵魂,温暖拔节的生命,丰盈了这片热土的灵魂。
离开楹联之乡多年,我对楹联之乡依然怀有很深的感情。每当月光入户,或是灯下托腮,那些根植楹联之乡的记忆一次又一次地在脑海翻腾和重播,将我拉回美好的岁月。
楹联之乡是我心尖上一颗永不褪色的朱砂,也是我记忆深处永不凋谢的风景。每当想起楹联之乡,我就想起那些曾经的场景,想起那些曾经的欢乐,想起劳作田间的父老乡亲,想起袅袅的炊烟、早春的燕子、暮归的老牛和晚稻飘香、荷塘蛙鸣的日子。
屈指算来,我离开楹联之乡已三十多年。但三十多年来,我又何曾远离楹联之乡。楹联之乡不仅是我人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写诗作文的创作源泉。我的许多诗词文章,写楹联之乡的占了很多篇幅。我出身农民,从小在乡村长大,亲近了田园山水,涂抹了乡村色调,因此我的身体、感受和思想自然要烙上乡村深深的印记。我是乡村的名片,不管我漂到哪个城市,我与众不同的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举止和言谈,注定成为引人注目的风景,这不仅仅是我从未稍改的乡音,更是我身上散发的气息。尽管我“两脚泥红沾喜庆”的得意还未得到更多人的接纳和欣赏,但源于对乡村的一往情深和对乡情乡愁的深刻体验,我奔放的情感依然如东去的南盘江,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南盘江流过师宗县和弥勒县,南盘江两岸出了两位联圣,岳阳楼长联作者窦垿1803年出生在师宗县,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是万树梅花一布衣,1685年出生在弥勒县,翻开一页页发黄的往事,楹联之乡、楹联之江、楹联之省、联圣故里,我充满了对于彩云之南乡村的无限深情和深深怀念。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