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烟草在线公众号报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到仲秋月圆,苏轼的《水调歌头》便被反复传唱,本是团圆之夜的清冷,欢笑后的孤单,落寞后的豁达通透,一波三折,荡气回肠,让多少人柔肠百转,又让多少人感慨万千。
苏轼的一生,几乎都与传奇相关。金榜题名时,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心是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事业?黄州儋州惠州。
——苏轼自题生平总结和评价,读之令人慨叹不止。
行至宽处不自矜,行至窄处不自弃,在生活最窄的时候创作与人生境界反而达到了巅峰,苏轼用宽窄哲学演绎了波澜壮阔的人生。
率性达观是苏轼的性格特征,他总是把失意融入大自然,而在无形中将其化解,表现出一派平和、豁达、浪漫与从容。尽管仕途上一贬再贬,但他从不气馁,总是很投入地热爱生命,享受生活,既使在漂泊不定的流亡生涯中,也充满了温馨和情趣。
在宽窄哲学里面,顺与逆、祸与福、悲与喜都是对立统一的,如同“月的圆缺”一样,相依相存,相互转化;在宽窄世界里,心有乾坤,方能“圆满”。
而喜欢“圆满”,讲究“团团圆圆”,是中国人的一大特点。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中秋晚上,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月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然而,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推移,再“圆满”的事情也会残缺。正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所以人们认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开全,月未圆”。
月圆月缺,人走高低,都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因人的一生,“宽窄”是常态。得意时,路越走越宽,事越办越顺;失意时处处逢“窄”,怎么做都不成功。所谓“宽即宽非常宽,宽可窄窄可宽”。道可道非常道,人生道在自然。“宽窄仅在过程中,严实才是终生功。张弛有度见品位,烟雨散后现彩虹。”
人生在处理“宽境”与“窄境”中成熟,在“宽”与“窄”的反复转化中老去。正如苏轼,在官场上处处失意,对于他的人生来说,窄处居多;可是他的诗作,充满着无限豪放情怀,文风奔放,性情豁达,心胸是非常宽大的。
有道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只要心有宽窄,再大的风浪,也能稳坐钓鱼台。如同叱咤风云的将军,战场如何变幻,都能运筹帷幄,从而决胜千里。
正因为“宽窄哲学”内涵丰富,文化深厚,越品味越有深意,而且其博大精深之处因人而异各自体会不同,所以广为流行。行至宽处,品味宽窄是一种境界;走到窄处,品味宽窄是另外一种境界。正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虽争相传唱,你体现的是“高处不胜寒”,我想的却是“千里共婵娟”。
越是这样的诗词,越是流传千古;越是这样的宽窄,越让人欲罢不能;正是“其中有深意,欲辩已忘言”。
正如词人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正因为“团团圆圆”难得可贵,所以人们才格外重视,千里求奔。
品味宽窄,心有宽窄,
才能豁达从容闯天下,做出一番成绩;
品味宽窄,心有宽窄,
才能勇于面对失败,卧薪尝胆,从头再来;
品味宽窄,心有宽窄,
才能淡看风云,处境从容,保持本真。
如今,宽窄早已超出了一包烟所具承载的价值,宽窄本身即是价值、是认识、是眼界、是胸怀,不同境界,宽窄不同。从窄到宽,从宽到窄,是不同的人生境界和品位。
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事物都是不同的,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事情既有宽处,也有窄处;有成功的时候,也有受挫的时候;有高峰,自然会有低谷。宽窄是事物发展一定阶段和层次的产物,是人类认识达到一定境界和深度的顿悟,永远在路上。
而宽窄一旦与时间(经历、阅历)发生联系,就没有了定型。正如红楼梦中,同是中秋赏月,贾珍之流自去追欢买笑,贾母喜欢儿孙绕膝、富贵满堂 ,黛玉与湘云则呤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月有圆缺,心有宽窄;团圆或孤单,欢笑或落莫,得意或伤感,全在你一念之间。
中秋月圆之夜,一盘月饼,一篮水果,一盒宽窄,一家人,言笑晏晏,是圆满的。
一轮明月,一首歌,一盒宽窄,一个人,一心牵挂,一地相思,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圆满的。
这才是品味无穷的宽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