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领导拿了一包正在研发的卷烟,正面为金黄色,背面为国旗红色,主图为代表沈阳特征的故宫大政殿,名字为清太宗皇太极在1634年所改的地名“盛京”。整包烟给人的感觉是华贵、气派。领导让我抽一支,看看吸味如何?我很坦诚地与领导说,吸味倒是其次,我更看重的是这包烟的名字。
“盛京”这包烟并非今时才有,早在1983年至1987年间,沈阳卷烟厂就曾生产过,但当时的销路并不很好。原因很简单,当时沈阳卷烟厂生产的“沈阳”、“辽叶”、“大生产”、“古瓷”等老品牌,都可以作为沈阳的城市名片,所以“盛京”这包烟,在没有很突出的特色情况下,销量自然不会太好。但今时不同,烟草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品牌整合,能代表沈阳这座城市的卷烟名片早已留存在城市记忆中,而沈阳这座城市又急需重新打造一张能够代表城市形象的卷烟品牌,尤其是以城市特征为品牌名的产品,将更具挖掘潜力。
我在盛京医院周围作市场调研时,有很多零售业户直言不讳地讲:沈阳卷烟厂就不能生产一种代表沈阳市的卷烟产品吗?有很多来盛京医院就诊的外地消费者很想买沈阳本地的卷烟产品。我对零售户讲:“人民大会堂”不就是辽宁本地卷烟产品吗?而且也是沈阳卷烟厂生产的。零售业户很客观地说:“人民大会堂”算辽宁品牌,但外地人到沈阳市,更想买沈阳当地的产品。什么是沈阳当地产品?就是在沈阳这座城市土生土长的产品。
零售户的一番话,让我想起2002年到浙江时的感受。当时去了杭州和宁波两座城市,恰巧这两座城市又都有各自的卷烟生产企业。奇怪的是,在杭州,当地人就抽杭州卷烟厂的产品,从五元到十几元、二十几元的产品,对应着从拉脚的到做生意的不同层次消费者;而在宁波,当地人却很少抽杭州卷烟厂的产品,他们只抽宁波卷烟厂生产的产品。这种现象自然有地缘文化在其中,但更重要的就是,当地的卷烟产品代表着当地的形象,是城市名片的显性符号。当地人如此看待,外地人同样如此看待。
近几十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各地政府都剧烈为建设新的现代化城市而努力,到处是高楼大厦,宽广的柏油马路及高架公路。然而却忽略了城市特色,皆是大同小异,基本上没有太大区别。能代表城市的,很多都聚集在城市产品上,产品也成了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很久以前,有部名字叫《尼采》的电影,其中有一句台词很精彩:每个城市都会有一张自己的名片,有着名片也就意味着有了身份,有了身份也就有了未来。一包卷烟若想有所发展,就一定要成为城市名片,这样才会让当地人骄傲,让外地人认知,并成为弘扬城市的符号。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