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提到楷模,或许许多现在的年轻人会反问:“这年头,哪有什么楷模?哪有不要分文好处就办事的,哪有不计报酬投入一生的人,哪有不为儿女考虑的长辈?”但这对于我这个生在80后的年轻人来说,我身边就有一位不计报酬、不要分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是一位老党员。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如今虽已不健在,但他的光辉形象始终影响着我乃至我们整个家族。他就是我的爷爷,他曾是一个县委书记,退休在很多人看来,就该安度晚年,享享清福,但他却选择了告老还乡,继续为乡村建设发光发热。
担任县委书记期间,本乡乡亲不止一次的找上门让为家乡甚至自己办点小事。但他是一位县委书记,哪能只能想着自己的家乡呢,家乡养育了他,面对自己至亲的乡亲他心里真不是滋味,他压住自己翻江倒海的情绪,语重心长的给老乡说:“等我退休我回家,带乡亲门一起致富”。
退休后他没有忘记自己承诺,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要致富先修路,他利用一个月时间,亲自下户动员村民让地出工,遇到“钉子户”提出要土地补偿,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拿出来作补偿。工程开工当天,有几百人上工,他却累倒了,稍作休息后,他毅然带病和乡亲一起修路。那时候修路的工具是铁锹、?头、扫帚。唯一的‘机械设备’就是一辆架子车,每天用架子车不停地运砂填坑槽。为修通这段公路,他每天既要负责组织群众修路,又要协调土地。路通了,人们为了感激他将新修的公路取名“书记路”。现在路虽已旧,人已过世,但他的精神鼓舞着后人,他的无私是那个时代党员的写照。
“严以律己”是他的座右铭。无论是对待家人还是对待同事他都一样,他经常说这个时代没有优越性。记得原来“城市户口”是那样的吃香,农转非的政策在他的老婆孩子中无一享受。因为他坚决的告诉家里人:“农民也很好啊,我们祖祖辈辈都是靠双手吃饭的”。他这样的答复也是现在家人闲暇时候的议论话题。
党纪是他的坐标。“我是党员,我必须按照严守制度,不能带头违反”。在担任书记期间,出差下乡时从来都不让我们搭顺风车。公车不私用这个规矩在他任职期间一直坚持。1988年,姑姑半夜得了急性病,疼痛让她满头大汉,在炕上直打滚。奶奶说:“快找个车,娃娃疼的厉害,要送医院。”他说:“你和村里某某联系,人家有拖拉机,别忘记付钱”。
我的家庭不是书香门第,我的家风没有书籍鞭策,但是他用自己的行为、言行时刻鞭策着我们。每当怀念起爷爷,耳边总是会想起“娃娃你们生在好年代,但是不要忘记党,党给了你们幸福的生活”。